羅曼琦
基于多科學多角度的中國古典舞教學
羅曼琦
中國古典舞主要是指以民族審美觀念為根基,以我國傳統舞蹈文化為基礎,吸取傳統戲劇、武術等姊妹學科精華和元素的一門藝術形式。當今時代,舞蹈界普遍認為,古典舞一詞是個國際通用概念,不可以將其簡單的理解成為古代的舞蹈,古典舞中的典有典范、正統之意,從廣義上來看,古典舞主要是指各個民族和國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舞蹈,是在各個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從某個角度來看,中國古典舞蹈可以代表本國、本民族純銅舞蹈文化藝術的最高標準。而本文旨在提高中國古典舞教學的有效性,在分析了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的主要幾個模塊之后,從多學科的視角對中國古典舞教學工作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核研究。
中國古典舞 組成模塊 多學科視角 教育教學
第一,基礎模塊。此模塊主要是以訓練技術為主要功能的模塊,起目的的是強化學生的身體韻律和動作技能,培養更多具有高水平專業舞蹈藝術的學生,主要是以傳統戲曲舞蹈為基礎的,吸收了古典芭蕾的訓練手段,在進行有效的改善和完善之后形成的。
第二,身韻課。可以說,古典舞聲韻是中國古典舞的精髓所在,主要是為了訓練古典舞者的氣息和身體韻律,主要圍繞“形、神、勁、律”這四個基本要素展開訓練,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有效的訓練,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呼吸、韻律、身體來展現中國古典舞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價值和獨特魅力,也就是說讓學生通過身體來告訴觀眾古典舞的魅力。我們常說的袖舞、劍舞等都屬于身韻課的范疇之中。
第三,專業理論課。眾所周知,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有效指導,所以要想讓學生切實的學習好中國古典舞,同樣需要讓其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古典舞教學工作中涉及到的理論課程主要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學科發展史”、“中國古典舞教學法”、“中國古代舞蹈史”、“舞蹈教育學”、 “舞蹈概論”等學科,具體開展哪幾個理論學科的教學工作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安排來具體落實。
第四,舞蹈表演實踐模塊。這一模塊主要是由表演、作品賞析、舞蹈編劇、舞臺藝術實踐、教學實踐等內容構成,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總結,通過優秀作品的觀賞學習更多的內容,更快更好的成為一個更為優秀的舞者。
第一,強與弱。可以說強弱這一概念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他們是對立的、矛盾的,但是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是相對的,他們能夠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相互的轉化,既對立又統一。在古典舞的聲韻動作中有著明顯的體現,也就是說古典舞身韻動作中存在因為條件的變化而導致強弱互變的案例,例如“烏龍盤打”通過借助回身、盤手的中心下壓之力,反彈推手,產生在力點強弱對比中的瞬間轉換重心,由此來有效的反應身體韻律動作滿、趕、閃的特性,同時也使得整個舞蹈顯得層次分明、千變萬化。
第二,虛與實。道家思想認為:“虛為陰、實為陽”。可以說,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虛與實在中國古典舞的身韻中有著十分明顯的體現,可以說是處處有陰陽,處處有虛實。而將虛與實能夠很好體現和詮釋的古典舞蹈也是比價有魅力的舞蹈,所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做到“知虛實者,以實帶虛,以虛引實”;先輕后重,先重后輕,忽隱忽現,沉浮不定,讓動作能夠變化莫測的同時還能夠閃爍有序。
第三,剛與柔。可以說,剛與柔也是道家思想中的精華,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剛與柔的關系,并很好的詮釋剛與柔的關系,利用剛與柔來展現中國古典舞的魅力也是一線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所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讓學生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并能夠做到剛則穩重如泰山,柔則輕盈如流水,讓學生細細的品味二者的關系,并能夠用身體做最淋漓精致的詮釋。
心理學是研究人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學科,對于中國古典舞學科教學工作的展開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中,現象是心理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位出色的古典舞者就需要具備一定的現象能力。所以筆者認為,在實際開展古典舞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做好想象力的培養工作,讓學生能夠有效的打破原有教學中的各種規律、規格和條條框框的限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想象力,敢于想權威和經典挑戰,在實踐中創新和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舞蹈作品,真正的做到對經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總的來說,不同學科對中國古典舞教育教學的展開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要想切實的提高中國古典舞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就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加強對其重視程度、分析力度和研究力度的基礎上,能夠不斷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能夠從不同的學科著手,有效的引導、啟發學生的現象和創造能力,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更新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而且還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從而不僅能夠讓中國古典舞教學事業實現新的發展,而且也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專業知識和技能豐富,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高的復合型人才。
[1]耿娜.多學科視野中的中國古典舞教學[J].人間,2015(4):136~137.
[2]高思朦.中國古典舞新型教學模式研究與建設[J].沈陽音樂學院,2015.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