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錦蕾 陳若祥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
湯錦蕾 陳若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養成定為語文課程的首要任務,并進一步明確在此任務指導下教師負有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信心、提高語文學習有效性的責任。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從事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師要直面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下工夫,要使課堂有效、高效。
情境教學是指在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下,用恰當、巧妙的情境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其中的情境可以是教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可以是活潑有趣的課堂游戲,可以是音樂渲染的閱讀感悟氛圍等等。通過情境的渲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運用情境感染學生,需要教師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師要將從文本中獲得的情感有效地傳達給學生使之感同身受,需要先醞釀情感,之后通過恰當的言語傳達給學生,從而啟發學生的情感。運用情感教學語言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激發情感共鳴,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運用情境教學法,還要抓住學生思維的特點,設置的教學情境要切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并且,隨著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情境選擇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要有梯度性,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層到深層,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逐步實現學生思維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可以通過對話交流、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和言語描述等途徑實現。對話交流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語文教學內容的言語意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問一答有效融入對話的情境中。通過對話角色的定位構建師生、生生交流的情境,推進學生與文本間的不斷交流。對話交流也能夠使師生產生心靈的共鳴,從而實現學生的思緒與教師的教學節奏同步。角色扮演能夠在課堂上完整地再現真實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融入文本情境,理解文本中的形象,能夠將文本生動化,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角色扮演特別適合故事性強的文本教學,比如《將相和》一文,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再現歷史畫面,有效地理解廉頗的勇于改過、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和趙王的知人善任。音樂渲染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借助音樂的節奏、旋律渲染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氛圍之中。在課文朗讀時可以找合適的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讀,通過音樂的渲染,讓學生融入其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教師在選擇音樂時需要注意音樂的意境與文本意境的契合,只有二者協調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有效的課堂離不了有效的提問,教師要善于設問,利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其思維發展。巧妙的問題設置能夠激起學生的解疑的欲望,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能夠帶領學生快速抵達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文本的思維境界;能夠讓學生的閱讀狀態由被動轉成主動,進而達成探究式的自主閱讀形態。
課堂中的有效提問,需要教師立足學生學習的實際,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狀況,避免盲目提問。問題啟發應該從簡單容易的問題入手,逐步向復雜難解的問題引申;從直觀可感的問題入手,逐步向抽象難以感知的問題深入。教師進行問題設計時要針對學生有疑而問,要避免無效提問。問在有疑之處,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考慮到學生自知有疑之處,還要了解學生自感無疑而實則有疑之處,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努力解決疑難,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要適時點撥,激發學生深層思考,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障礙,達到教學目的。
有效地通過設疑推進學生學習的深入,需要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作保障。通過課堂提問,使全體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參與課堂教學,我們需要一個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的氛圍,學生才能盡情地表達,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如果課堂氣氛緊張壓抑,學生就會有話不敢言說形成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這樣,即使教師的問題設計是科學的也會成為無用的擺設。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學生的思想才能夠不受約束,想說、敢說、自在說,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去。
設計課堂提問要在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指導下進行,問題的設計既要立足于教學實際和教材實際,又要立足于學生實際做到因材施教。課堂問題設計要力求新穎別致,這樣學生探究未知的興趣就有可能被激發出來。有了解疑的興趣就能產生釋疑的動力,思維才能活躍起來。新穎別致富有新意的巧妙設問,能夠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回答。此外,問題的設計還要注意留下思維的空白,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獲知問題后有所思。教師不可把所有問題都問遍,要避免學生被所提的問題牽絆,設問不可太滿,要有所問有所不問,從而啟發學生發散思維,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學生學到了什么是有效教學的檢測點,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一課一得尤為重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養成學生勇于探究的品質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要做的事情。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學生的“學”作為核心,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主動和能動地學習。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細化成若干個小任務,并以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實現了對所學知識的建構。
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圍繞任務學習,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方向明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也能使教師因材施教。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夠培養獨立探索和協作精神。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教師根據語文言語教學的內容將學習任務分解細化,給學生講清任務,讓學生明確目標,避免盲目學習。其次,教師要積極巡視檢查各小組及個人任務完成的進程,通過學生對任務的分析和討論適時點撥引導,及時糾正探究方向的偏差。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把握時機適當延伸拓展,有時適當地跳出文本,從課外解讀文本能夠順利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再次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質量做出中肯的評價,知識的建構就是在教師的評價中完成,當然,也可以由學生自評、小組自評教師補充評價。通過評價學生完成任務過程和質量來評定其學習效果,這也有利于以后任務驅動教學的開展。
任務驅動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循序漸進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層次結構,完成知識建構,從而啟發思維,培養探究的品質。例如,在幫助學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特點時,可以從評價身邊的人開始,進而引導分析評價文本中的人物,抓住作品中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所思所想來評判人物,這樣從已知到未知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要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細節進行觀察、琢磨,通過教師的細心觀察,掌握學生的動態學習,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狀況。要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任務驅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突破原來知識格局的局限,有所提高與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總之,要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需要教師引領學生感受有溫度的文字和文本,通過渲染情景、問題啟發和問題驅動讓學生真正深入文本,走進文本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感受文字的無窮魅力,讓有效教學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常態。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院級質量工程項目一般課題(2017jy07)
湯錦蕾(1979—),女,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陳若祥(1979—)男,安徽省滁州中學教師,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