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松
從具象表現到抽象重組
——設計素描的創新思維
郭 松
設計素描是將現代設計以繪畫手法表現出來的一種形式,它與傳統素描的最大區別在于對創新思維的應用與重視。本文分析了傳統素描與設計素描的不同,從設計素描的造型結構、動態組合、特點符號等方面論述了順時思維、逆向思維等創新思維模式在設計素描中的應用。
設計素描 創新思維 抽象重組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傳統素描的概念就已經產生,并且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系統化的規律,傳統素描于上世紀初傳入中國并開始發展。而設計素描的產生相對較晚,直到1919年才由德國包豪斯學院第一次設立設計素描專業,設計素描到20世紀80年代才傳入我國,90年代開始得到重視。相比傳統素描而言,設計素描是一門以服務生活為目的的學科,它的核心是將創新思維運用到繪畫過程中,強調繪畫者對結構造型的理解,注重繪畫者形象思維表現能力的強弱。從傳統素描到設計素描的演變史可以說是從對事物的具象表現到抽象重組的過程。
(一)基本概念
傳統素描又被稱為基礎素描,它是對物體的一種具象表述。通過物體質感的區別,光線明暗的變化,所處空間的虛實等對物體進行客觀描繪,使用主體一般是純繪畫專業的學生;設計素描則是對物體進行抽象的解析與重構,它是以設計為目的,通過素描的手段進行的藝術創造。設計素描不受光線和角度的限制,是在傳統素描基礎上的再創造,注重創新思維在繪畫過程中的應用,強調形與意的高度統一。主要應用在產品設計、工業設計、造型等一切立體設計學科。
(二)聯系與區別
傳統素描與設計素描都是藝術基礎教學中的重要課程,設計素描是在傳統素描基礎上產生并發展的。兩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是繪畫過程的區別,傳統素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從構圖、繪形到最終上明暗的一套完整的繪畫步驟,而設計素描則是需要繪畫者先對物體進行研究與想象,然后根據思維進行物體的解析、獨立最后進行物體的重組;其二是構圖方式上的區別,傳統素描是對物體的直接臨摹,而設計素描是在物體原有造型基礎上的重組與升華,在構圖過程中以創作主體的思想創新為依據。其三是繪畫目的的區別,傳統素描主要是通過對物體的客觀描述來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而設計素描則是對物體進行抽象重組后達到服務生活的目的。
(一)順時思維
順時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過程中的一種最常見的思維模式,指我們的思維過程與結果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科學的對看到的事物進行客觀描述與反應。順時思維主要應用在傳統素描中,它具有容易出現相同或類似思維結果的特點。
(二)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對順時線性思維進行的反方向思考,它有悖于人類思維模式的常理,但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逆向思維是站在全新的角度與思路去分析物體、現象,在設計素描中的應用異常廣泛。逆向思維的應用經常會給繪畫者帶來完全不同的切入觀點,往往在這種思維模式下產生的作品會給人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
(一)從造型框架淺議創新思維
在進行物體的框架構建過程中,繪畫者需要抓住物體的造型特征,對其進行簡化與提煉,精簡出能夠突顯造型特征的框架結構,而剔除那些對表現造型不利的因素。在抓住物體造型特征的同時進行夸張與放大,不局限于物體的現實表現,而是加上主觀的思維再創造,隨形就勢對物體進行框架構建。比如現代流行的街頭卡通漫畫,就是在把握人臉特點的基礎上加入繪畫者的主觀感受進行的創作。
(二)從動態組合議創新思維
客觀物體的結構往往遵循一定的規律,在進行設計繪畫過程中,需要設計者找出主體的信息點,對這些信息點進行思考,或是進行聯想。從而分析物體結構之間的規律,在進行繪畫時將這些規律進行重組與表現。比如幾何形體設計圖的繪畫過程,就是在找準基礎點的同時進行設計創作。
(三)從意向與聯想淺議設計素描
設計素描在創作過程中,需要繪畫者根據自身的觀感為客觀物體添加適當的藝術想象。不同的主體對不同事物存在著感知差異,所處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也會使主體對事物的感受產生變化。將主觀意向與聯想應用到設計素描中,有助于提高繪畫者對客觀物體進行生動模仿。
設計素描是繪畫者對物體進行冷靜分析與把握之后,對物體進行主觀重組,從內部結構到外向表現都賦予繪畫者感情色彩的產物。它是一門講究實用性的學科,以服務生活、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目的。較之傳統素描,在繪畫過程中更加重視思維模式的創新性,是對物體進行的抽象創造。繪畫者只有在日常訓練中鍛煉自我的潛在創意本能,對物體進行簡化與解析,同時融入自己的聯想,才能最終創作出完美的作品。
[1]宓恒茹.淺談創新思維在設計素描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6(12):377.
[2]張麗麗.淺析包裝設計素描教學中創新思維的訓練[J].中國包裝工業,2016(02):148~150.
(作者單位: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郭松(1982-),男,漢族,碩士,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