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林范全歡
人民幸福就是我們工作的目標
——淺析中國共產黨的當代“初心”
劉軍林1范全歡2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周年之際發表了重要講話,要求全黨同志面向未來和挑戰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本文以此為提挈和核心,圍繞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系列重要講話,從圓民之夢、立民之本和愛民之情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當代“初心”:以民為本,為民謀福。
人民幸福 當代“初心”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鮮明的提出了新形勢下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深入分析和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不難發現其中涌現出的殷殷愛民之情和濃濃為民之意,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情系百姓的當代“初心”。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1]中國夢一經提出,就釋放出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拓未來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其中的核心內容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基礎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應有之意和必然要求。中國夢是以人民幸福為旨歸的人民之夢,是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是當代中國人民奮斗的總目標。
中國夢這一重要戰略思想,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深切的人民情懷和高度的歷史擔當。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長時間走在世界的前列,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夢的實現要依靠人民。“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2]
以民為本,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執政基礎。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始終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所以必須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在作風建設和工作方法上,堅持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路線,就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群眾路線,就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群眾路線,就要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系列講話,提出了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略,其中包含著一條深深的脈絡,那就是殷殷的愛民之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2012年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談話,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他把新的中央領導的集體使命概括為三個責任: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人民的夢想作為自己的夢想。從西部貧困地區到國家政治文化中心,從東部欠發達地區到沿海發達地區,習近平從政經歷遍及村、縣、市(地)、省(直轄市)和中央黨政軍主要崗位,他常說,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 “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人民’兩字”“群眾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終與人民群眾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習近平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場合,用樸素的語言表達出他對人民真摯的熱愛之情。
心里裝著人民、時刻想著人民、講話貼近人民、工作為了人民,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以民為本,為民謀福,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當代“初心”。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36.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40.
(作者單位:1.西安醫學院思想政治教學部;2.云南農業大學校友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