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冬
少兒圖書出版的文化責任
龍 冬
根據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監控統計。2014年少兒出版物碼洋比重占整體市場規模的19.96%,2015年,少兒出版物碼洋比重占整體市場規模為20.%。除了出版物碼洋的增長外,少兒出版物的品種也從2014年占市場比重的12.06%上升到2015年的13.05%。除此之外,還有多種數據表明,少兒圖書確實已經占據了圖書市場的較大份額。隨著少兒圖書發展愈加如火如荼,肩負在少兒出版企業,和少兒出版人肩上的重擔也越來越重。最為引人關注的,就是少兒圖書出版的文化責任問題。文化責任的缺失會帶來什么弊端?文化責任缺失又是因為什么所引起?這些問題都成為關注圖書出版文化責任時必須要解決的重中之重。
文化責任 少兒出版人 出版企業
出版物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信息傳播的媒介,不僅僅要完成傳播信息的使命,更應該注重其作用于社會,群體,兒童的后續影響。少年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書籍對兒童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優秀的少兒出版物有益于開拓少兒的視野,豐富知識,增添學習的趣味,為少兒創造一個認識世界的途徑,對孩子的審美和健康發展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相對應的,自然就會有一些少兒出版物從本質上缺乏“誠意”,面對市場上這些缺乏“誠意”的少兒出版物漸漸顯現的泛濫之勢,關注少兒圖書出版的文化責任已經成為亟不可待的社會焦點。
少讀工委主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李學謙曾對原創圖畫書的發展現狀以及社會影響做了以下評述,他認為,原創圖畫書如果發展不起來,那么很多小孩模仿的將會是國外圖畫書中的形象,會影響下一代對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知。這對于少兒出版人來說,無疑是文化責任的缺失。
提及文化責任,就不得不審視這樣一個問題,當少兒出版人,少兒圖書出版企業無法扛起文化責任這面大旗時,會對我們的少年兒童產生怎樣的負影響呢?
正如李學謙對原創圖畫書所擔憂的那樣,當我們的孩子身邊充斥了太多的舶來品,且這些舶來品并非完全適應了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沒有成功進行中國化的改造的情況下,將會有極大的可能導致中國兒童對傳統文化缺乏理解,甚至于出現理解偏差。長時間的外國文學熏陶讓兒童年少時期就缺少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接觸和理解,頻繁接觸的也只是一些不同于中國根本國清,地理風俗,傳統文學的外國出版作品,久而久之,就會讓我們的少年兒童對本土的文化產生陌生之感或排斥之心。在人的認知初階段,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是五千年悠久的中國文化,而是外國文學中的舶來品,試想一個中國兒童,對于古代先賢的形象解讀竟還不如對西方人物形象來的親切,面對此等情景,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傳承上的悲哀。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曾經提出了“把關人”理論,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到傳播渠道中。實際上,少兒出版人就如同盧因所提到的把關人一樣,如何從眾多的圖書選題中挑選適合兒童的讀物就如同在做一個重要的把關,經過出版人這個把關人的權衡作用,在經過文字加工,內容刪選等等一系列的成書工序,一些書籍被選來作為兒童讀物,那么,這些被選定的兒童讀物的內容和質量就會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這些被選來的讀物究竟適不適合青少年的閱讀,又會對這些年輕的讀者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現在社會,隨著網絡的逐漸發展,出版物愈加泛濫,少兒出版人缺乏文化責任,在出版物創作過程中便會出現疏忽,這種疏忽不光違背了把關人理論的初衷,更會將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讀物置于大眾面前。時至今日,仍舊有許多內容不健康,傳達血腥,色情,等等不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出版物廣泛的活躍在大眾出版市場上。出版環境劣質,青少年讀者深受影響,久而久之,便出現了許多引人深思的“傳播悲劇”。
兒童時期,無論是身體還是思想,都是萌芽發展的時期,兒童生來單純。就如同一張白紙,如何去書寫它,周遭的環境要占重要的部分,而兒童讀物是兒童發現世界的一扇窗,透過這扇窗來認識這個世界,慢慢建立起世界觀人生觀。
從本質上說,兒童的發展問題長遠看來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發展問題、當一個民族的最年輕一代都沒有樹立一個健康的三觀,那么,接踵而至的事情又怎能不讓人心悸?無論是中還是外,兒童的教育問題都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想要發展就不能忽視的問題,教育從哪里來?又通過什么來實踐?歸根結底,出版物在這其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鏈條。如果出版人不能約束自己,不能自覺的履行文化責任。那么,這最后的悲劇將會落實在最年輕的一代身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若懵懂?國豈能安乎?
為什么會出現少兒圖書出版文化責任缺失?除了出版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女,出版企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責任的矛盾問題,少兒出版人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標準也很重要。縱觀整個少兒出版領域,隨著少兒出版物市場的飛速發展,少兒圖書出版的文化責任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和出版領域不能忽視的問題。倘若少兒圖書出版人文化責任缺失,那么,將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更會對青少年的教育產生重大影響。關注少兒圖書出版的文化責任,我們仍在路上。
[1]劉芳.論編輯在文化傳播中的“把關人”作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2][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陳亮,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吉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龍冬(1993-),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出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