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伊
在教學中探尋《我的叔叔于勒》蘊含的普世觀念
宋國伊
博愛是基督教思想的重要基礎,博愛的普世價值作為本篇小說的重要思想一直被人們所忽略,莫泊桑對菲利普夫婦的愛;若瑟夫的愛由親情之愛上升到所有窮人,都體現著小說中的博愛的普世觀念,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這種思想,讓學生在多元文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博愛 主題 普世觀念
現在學生對待西方文學作品存在兩種極端觀念,一種是批判,認為文學作品揭示外國資產階級的虛假、拜金等,產生這一觀點的原因是由于國別意識,認為中國文化優越于西方文化;另外一種觀念則是崇尚西方文明,片面夸大西方文明的普世影響。這不僅表現在對待西方文學上,更表現在對待西方世界的態度上,這反映在教學中一定要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對于《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的解讀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其揭示了資本主義下以錢論人的評價標準,揭露資本主義的金錢觀;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是莫泊桑在描寫資本主義社會中小人物的心酸命運。筆者則更多地傾向于文本中的普世價值的講解。文中體現的普世價值更多的是凝聚在主題上,而主題則體現在人物形象上,具體說就是于勒、菲勒普夫婦和若瑟夫身上。
我們先從于勒的形象說起,文中描述的于勒的形象主要是從菲利普夫婦的描述中得到的:于勒年輕的時候由于糟蹋錢,是窮人家分文不值的壞蛋,并占用了菲利普家的遺產;哥哥按照處理這樣“壞蛋”的慣例將于勒送出了國,于勒離開之后賺了錢,最重要的是他要補償菲利普夫婦,因此他成為了傳奇,一下變成了正直、好心的人,成為菲利普家的福星;但最后于勒成為了一個賣牡蠣的老海手,再次淪為了菲利普夫婦眼中的老流氓。但是我們還可以從文中另一敘述者若瑟夫眼中另外一個活生生的于勒:“一雙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和又老又窮苦的臉”,那是在外獨自一人歷盡滄桑的老男人的形象,同時如瑟夫也向我們強調了于勒的身份“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為我們呈現出的血緣關系。以上是文中為我們呈現出的于勒,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理解于勒呢?于勒在被打發出國,甚至可以說的流放的境況,卻在不久寫信來,要和哥哥一起過快活的生活,說明他是一個把親情放在前面,但卻是一個不成功的“社會人”。于勒是一個人性的試金石,這篇小說不是告訴我們與菲利普夫婦不一樣,更不是告訴我們比菲利普夫婦高尚多少,只是因為我們沒有于勒。
我們再來看菲利普夫婦,他們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以錢論人”的評價標準,但是否他們就是不可原諒的呢?菲利普夫婦可以說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忙到半夜的工作,拮據的生活,甚至因為窮,嫁不出去的女兒都壓在菲利普一人的肩膀上,因為于勒當年的行為不正,對于這個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從買牡蠣的事件中:他們走到姐姐面前詢問是否吃牡蠣,并沒有說不行,不能花錢,我們就可以看出,母親不是不愛她的女兒,只不過母愛與現實產生了矛盾。另外,在教學中還需要明確一點,這是一篇西方文學,學生理解西方文學最大的障礙就是文化傳統的差異,這是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明確的一點,也是課標為我們提出的“尊重多樣文化,促進學生對外來優秀文化的理解”的要求,我們要區分外國文化與本民族文化在教學目標上的不同,這需要教師結合本班狀況作出調整。我們為什么要批判菲利普夫婦,因為刻在我們民族骨血里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君子重義輕利”,可是西方并沒有這樣的文化傳統,我們只能從莫泊桑對待二人的態度上窺探一二:菲利普夫婦的以錢論人其實是為生活所迫,另一方面,本文的敘述者是若瑟夫,是菲利普夫婦的兒子,他對待于勒都是抱著同情,憐憫的態度,更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呢,更不可能是批判的態度。莫泊桑其實想通過菲利普夫婦告訴我們:道德,要從人的現實狀況來考慮。我們現實生活也不自覺得以這樣的評價標準來評價事務,例如新聞中捐款表揚的是誰:乞丐,當他顫巍巍的雙手獻出一大把零錢的時候所帶來的心靈的震撼自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我們再來看小說的敘述者若瑟夫,他是一個兒童,這種獨特的敘述視角我們在《皇帝的新裝》中也能看到,分析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文中被刪去的開頭和結尾,當我們補充上之后,我們就能夠看到莫泊桑在這篇小說中傳遞出的普世思想,更能理解這篇小說在世界藝術之林中屹立不倒的原因,開頭和結尾是這樣的:
開頭:一個白胡子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給了他無法浪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于是對我說,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
結尾:此后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以后您還會看見我有時候要拿一個萬法郎的銀幣給要飯的,其緣故就在此。
莫泊桑作為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基礎是人道主義,而人道主義中蘊含著博愛同情的觀點,小說的主題是在告訴我們,若瑟夫是無國界的,當若瑟夫長大后,他依然用童年的愛的觀點、眼光、心態去對待窮人,并且有對于勒叔叔一人之愛擴大到所以的窮人,這就是由親情之愛擴展、上升到對所有不幸者的愛,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之愛,也是本篇小說的普世價值觀念。
[1]錢理群.經典閱讀與語文教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鐘啟泉.現代教學論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