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月
淺析當今初中生的閱讀情況解析和語言能力培養
周莉月
初中語文教育是初中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的網絡書籍,對初中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都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為了糾正初中生的語文閱讀習慣,進一步促進初中素質化教育的開展深化教育改革,我們應該對當今初中語文教育在閱讀方面的工作進行更加細致的思索,從而全方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 閱讀教育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今的時代格局之中,歐美文化和日韓文化對我國的文化根基都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學生的閱讀辦法和閱讀取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為初中基礎教育學科,語文教學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初中語文教育的素質化推進。
當今的初中語文課堂也受到傳統教學和應試化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并未對學生的閱讀教程進行細致的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決定學生的文字運用習慣,讀書的習性與學生寫作、表達等文字運用能力相關聯。朱熹先生說過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但是當今的初中生讀書大多是眼到心不到,眼到口不到。并沒有參透書本,完成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作為當今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對初中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進行統一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閱讀數量決定了初中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質量奠定了他們的人格高度和三觀正確性。當今初中生的學習任務也較重,因而無法留出大片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大多數的初中生一周只能進行3~4篇的文本閱讀。與此同時,學生的閱讀質量也令人堪憂。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加大他們的閱讀數量。不僅要讓學生多看書,更要他們看好書,這樣才能實現提升學生閱讀品質的最終作用。
歌德曾說“會學習的人看書就用了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畫,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大腦的運用和閱讀同時進行才能稱之為優質的學習。”這所謂“看到紙的背面”,便是我們所強調的思維的過程和動腦的過程。我們不僅要培養會讀書的學生,更要培養會動腦的學生,一個擁有創新型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學生,才能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為我們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
高品質的閱讀文本對于學生的樹立有著重大的作用,初中閱讀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多選擇經典的閱讀書目:如《鋼鐵是如何煉成的》、《老人與海》、《冰心精選散文集》等等。書籍和文學對于學生的三觀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化作用,它能夠輔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現狀和生活經歷加以反思,讓學生在思考文學作品中主角的生活經歷,從而加深對生活和價值信念的理解。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幫助他們準確的定位自我。
由于初中生受到年齡和生活經歷的限制,他們在閱讀文本時產生的理解和成年人會有所偏差。針對這樣的教學現狀,我們教師就應該為學生選擇適當的閱讀文本,在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基礎之上,選取優質的閱讀教材。為了實現教育目標與學生需求的統一,我曾在課后進行學生閱讀書目統計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于短篇經典小說有著較為強烈的興趣。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適當結合經典文學短篇小說作品,例如《羊脂球小說集》、《魯迅短篇》等趣味性與教學意義并重的閱讀題材,在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深化初中語文教學閱讀。
初中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與閱讀方法技巧很大的關系,只有用豐富的課堂形式和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閱讀中體驗運用文字的快樂,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育,可以通過互動型的課堂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通過結合競爭性,學習和任務性學習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在班級范圍內舉行征文活動和閱讀周活動等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教學元素,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也可以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今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是培養學生基礎能力的主戰場,而閱讀能力和文本解析能力的教育培養則是樹立學生三觀,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對當今初中教學過程進行更加細致的思考,從而解決學生的閱讀難、閱讀無用的現狀 ,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1]任國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以及改進措施[J].中國教育科學,2016(11):1~2.
[2]吳仲 對初中課堂創新的幾點想法和建議[J].中國教師導刊,2014(12).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