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翀
關聯理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慕課實證性研究
岳 翀
本文以關聯理論為基礎,探討慕課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積極影響。希望能夠激發(fā)出教師對如何教及學生對如何學的思考,鼓勵師生更好的利用網絡來服務教與學,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慕課 關聯理論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慕課,即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指大型的、開放性的遠程網絡課程。學習者可以足不出戶,在家中利用電腦和網絡連接世界,視聽世界名師的課堂。
慕課是新生事物,但發(fā)展迅速,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名校陸續(xù)推出了大規(guī)模的網絡公開課,受到全世界學生的追捧,如 George Siemens 與 Stephen Downes 設計和領導的《連通注意與連通知識》,Sebastian Thrun 與peter Norvig 的《人工智能導論》等。
在此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大學英語慕課應運而生,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推出了《大學英語》免費慕課,越來越多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從中受益。
關聯理論由 Sperber和 Wilson 于 1986 年在專著 《交際與認知》中提出。關聯理論從認知的角度研究交際,認為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的過程: 要想交際成功,交際雙方就要達到“互明”,即說話雙方能夠相互明白。
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順應過程,一節(jié)成功的英語課離不開師生的成功交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堂上亦如此:當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教師能夠及時重復,師生就能夠互明,二者之間的交際也就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然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與所有學生達到互明有一定困難。這時,學生可以視聽網絡課程來自學,及時回放并努力揣摩,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并提升自學能力。
基于前文論述,筆者從平時任教的教材中選取了一個單元,然后錄制慕課,設置問題并追蹤學生回答情況,通過對比得出慕課與傳統(tǒng)授課模式的教學效果差異。教學內容為《新大學體驗英語二(第三版)》的第四單元—Technology,其中,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句型有:“I like it because…”, My … enables me to…”以及“With it, I can…”等三句,需要學生作答的聽力選擇題2道,填空題2道。參加研究的學生為河南科技學院國貿151-4班的120名學生。其中,國貿151-2班為А班,60人,對其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國貿153-4班為B班即對比班,60人,對比班學生利用事先錄制好的慕課進行自學。
學習結束后,教師對這兩個班級的學習效果進行了測試,測試采取口試與聽力筆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口試部分,教師讓學生自由結合,兩人一組用英語介紹自己常用的電子產品功能,結果是:國貿151-2有46名學生使用了新句型,國貿153-4班有28名學生使用了新句型。聽力部分,國貿151-2班的正確率為69%,國貿153-4班的正確率為87%。測試結果表明:接受慕課教學的國貿153-4班的學習效果明顯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國貿151-2班。原因何在?153-4班的同學利用網絡反復播放自己沒有掌握的學習內容,加深了學習印象,因此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關聯理論是慕課得以發(fā)展的理論基礎。根據該理論,學習是一種連續(xù)的專門節(jié)點和信息源,這個節(jié)點可以是個人、系統(tǒng)、領域、理念或者團體。而慕課則體現了并行分布與加工的理念,教學與學習活動不再局限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如教室,而是通過大型的網絡平臺分享;時間更為靈活;教學對象即學習主體也不再固定為一群人。聽課后,若干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學習心得,探討問題,從相互討論與幫助中得到進步。此外,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討論,在線答疑,使輔導時間更加靈活。
我國高校眾多,學生層次參差不齊,教育水平有明顯差異。普通高校的學生可通過網絡視聽“985”等知名高校的大學英語慕課,一睹名師風采。
大學英語慕課的優(yōu)越性還在于,它可以憑借自身的邏輯性、系統(tǒng)化幫助教師教學:教師在準備及錄制慕課的過程中會認真、全面地搜集教學資源,認真授課,并根據學生在線的反饋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
根據關聯理論,大學英語教學是系統(tǒng)、有層次的。慕課更好的將知識劃分成為有邏輯層次的知識體系,通過網絡擴寬了中國的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豐富了學習資源,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大學英語慕課的動態(tài)性、開放性等優(yōu)點,必將使其以更快的速度在中國得到發(fā)展。
[1]Sperber,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5.
[2]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劉海舟,李濤安.基于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4(3).
[4]馬武林,胡加圣.國際慕課對我國大學英語課堂的沖擊與重構[J].外語電化教學,2014(5).
[5]帥麗.關聯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2).
河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本文系河南科技學院2016年普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慕課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究—以關聯理論為視角》。
岳翀(1984-),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篇分析、語用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