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玲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蔣 玲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分析語法知識與語言點,而忽略培養學生的運用語言能力,因此就造成了英語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從而使學生覺得英語枯燥乏味,。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教師應當尊重每個學生本身的智能特點,設計更科學有效的課堂活動以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和全面發展。因此,本研究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技巧及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 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對普通高中(2003)的規定,我們的教育目標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認知水平和經驗,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符合多元智能理論(MI)。因此,將此理論運用到我們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在美國教育改革的實踐中,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廣泛而積極,并且在世界教育改革中成為重要的指導思想。
1983年加德納博士(哈佛大學教育學教授)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論(MI)。這一理論對西方社會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傳統上,智力過分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和邏輯的數學智能,忽視了個體生存和發展中其他同等重要的智力。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的貢獻在于精神的多元視野。加德納(1983)提出,任何正常人都會擁有以下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內省智能人際智能。1996年,他在此基礎上添加了第八個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MI的優勢充分體現在學生個體,每個人都會得到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機會,學生之間是平等有好的,而英語語言技巧更能使學生動起來,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至于學生并不會覺得疲勞枯燥,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僅在美國有關多元智能的學校就有100多所。港臺地區研究“多元智能”已普遍。如1998年,香港開始舉辦全港中學生參加具有創意及挑戰性的優質教育活動——“香港新一代多元智能競賽”,鼓勵學生注意多元智能的發展和培養團體合作精神。
David Lazear,美國教育家、多元智能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者。他致力于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課堂教學。1999年,他運用八種智能,向教師介紹了許多實踐性和創新性的教學策略。之后,他提供了四種課堂教學模式。他們的課程規劃模型,MI學習中心模型、單元擴展模型和整個學校的聚焦模式,利用多元智能開發人的全面潛力。Lazear進一步指出,如果智能化教學策略能夠得到經常使用,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運用自己的智力發展和有機會提升他欠發達的智力。
多元閱讀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培養學生的智力。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和英語教學策略,理清英語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多元智力。
語言智力指的是能夠靈活地使用語言和語言的能力,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語言智力學習者擅長聽、說、讀、寫,他們喜歡讀、寫、講故事、記日子和思考用詞。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促進英語閱讀教學的發展。
閱讀教學能力的關鍵是提高閱讀效率,閱讀和背誦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提高英語素養和建立語感的方式,也是培養語感的好方法。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閱讀和背誦。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勝濤曾說:閱讀和背誦不僅可以幫助讀者理解作者所說的,同時也知道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和思想,閱讀和背誦都是為人們實現最大增益合適的方法。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改善發音,培養語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表達能力等。背誦不僅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同時,背誦能增強記憶,加深理解,激發思維。因此,對于復述和閱讀的作用教師應使其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空間智能包括可視化、圖形化表示視覺或空間思維的能力,以及在空間矩陣中恰當地定位自己的能力。空間智力學習者善于通過圖表、地圖、藝術活動學習。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給受試者1000幅圖片和1000個文本材料,結果表明,圖像的正確識別率分別達到99%和80%,這也說明圖像的正確識別率遠遠超過文字。所以證實空間記憶好于語言記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將學習材料可視化,豐富學生的視覺刺激,提高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達到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目的。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用自己的身體或身體部分以分化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和情感。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適當的肢體語言、手勢、聲調、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有很強的身體運動智能的學生有快速反應的優勢,強烈的表演欲望和強大的處理能力。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音樂智能指的是認識、感知、辨別、變換和表達音樂形式的能力。這種智力包括對音樂作品的節奏、音高或旋律、音色或音色的敏感。音樂智力學習者喜歡音樂,喜歡聽音樂歌曲;他們在節奏和歌曲式的學習上表現的尤為突出。研究表明,聽歌會促進輸入、內化和習得語言;歌唱可以提高音樂的理解,增強節奏感,學習發音、詞匯、句型,提高單詞的范圍,還可以培養你的語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英語學習的興趣。高階段的學生處在生理和心理迅速發展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擁有敏銳的聽覺能力,而且善于模仿,能夠發展音樂。所以,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將閱讀和音樂結合為學生創設輕松活潑的教學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音樂智能,特別是在節奏上的把握,以及音調或旋律還有音色的準確性上。
利用學生的內省智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實現個性化閱讀。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反思,理解作者意圖,提高閱讀水平。
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還可以應用一些方法如小組合作練習、模擬練習、問卷調查、訪談、同伴輔導、社會調查、和解決問題的團隊,它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室外面的世界和增加與自然有關的閱讀活動,培養他們的自然觀察智能和寫作觀察智能,呈現生態研究和描述自然環境的變化,等等。
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多元智能有效的緩解了教師上課主控的情勢,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智能觀,真正有效的教學需要認識到智力的多重性和廣泛性,并且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這在教育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1]Lazear D.The Intelligent Curriculum: Using Multiple Ihtelligehces to Develop Your Students' Full potential[M].Tucson,Аriz.:Zephyr press,2000.
[2]曹穎.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129~130.
[3]丁連偉.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思考[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4]郭福昌,王長沛.多元智能在中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255.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