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論如何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
李 潔
語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適應現實社會的狀況與面對社會的需要,生活化的課堂也是教學中的改革,老師在教學中就要打破常規的、枯燥乏味的教育模式,從而使課堂生活化,讓學生們從生活實踐中學到知識并豐富小學生的內心教育與內涵,進而提高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其更有興致的學習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 構建生活化 構建生活化方法
(一)學生自身的社會經驗
社會經驗是學生學習語文語言的根本,他們的現實生活有家庭、學校、左鄰右舍、社會環境等這些都能使他們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在生活中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了語言,那么人與人之間就無法交流,這社會就會陷入一片死寂再無生機,而語文教學方面也得結合現實社會來進行,不能一味死板的只學書面上的,要結合現實社會來拓展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這樣學生就更易懂、更積極的學習好語文。學生們自身的社會經驗是指在社會中親臨其境、具體經歷過的事物來獲取的經驗,然后讓其結合書本上的固定知識融會貫通,從而促使學生的內在認知與身心得到提升與發展。
(二)生活教材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生活教材,這些教材都是很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根據這些教材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感知這些教材內容,真正的領會到其意指,且在不同環境的情況下了解語文、運用語言,從而促使學生們的語文內涵和語言的發展。要多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使其一些有用且具有教學價值的教材得到充分利用,使其在教學課堂上能夠活靈活現的讓學生們去哫嚼、去消化、去思考、去明白,而且能夠更好地提起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與愛好。
(三)創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學環境
有個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不僅使教師的身心輕快愉悅更好的教學,也能使學生們活躍教學氛圍使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進而促使師生互動使教學課程的品質與速度同時提高。而教師一定要把心態擺正,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有區別對待,不要死板苛刻,不要嚴辭令色,盡量放低姿態,要和顏悅色,要有和學生做朋友的心態;在教育學生時盡量輕言細語、引經據典以商討對話的方式善誘教導;在教學中要提倡民主,讓學生們積極踴躍的和老師互動并發表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學生之間也要多多互動,進而促使師生間學生間的友誼,并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獲得重要的財富。
(一)在課堂上導入生活化的話題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們自身的社會經驗來挖掘有思考性且有價值性的話題,這些話題可以使學生們積極踴躍地發言,使課堂氛圍活躍有趣,并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課本知識。然后組織一些關乎本節課堂內容的活動,學生們覺得熟悉又有趣就會積極踴躍地參加并實踐,而從中學到的知識不僅穩固且會記憶猶新。
(二)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知識
教師在課堂講解中可以提一些與本節課堂有關的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們參與進來并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生活上的知識,讓他們大膽想象、自由辯論并提取重點知識進行分析解剖,然后老師在一一點評講解,嘗試著引導學生們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提高了思維品質和主動參與意識。
(三)語文書本教材的活泛運用
首先要把學生和教材結合在一起,要好好利用學生的社會經驗,運用散發思維使教材不再枯燥無味,并要融會貫通新鮮的事物、新信息讓語文教育領域不再是一潭死水,從而促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還有利于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
(四)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外活動
語文的內容豐富多彩,詩詞歌賦樣樣都有,為了使學生們能夠通俗易懂,教師可以找一些和教材內容相符合的環境來組織一些戶外活動,把生活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讓學生們細微的觀察生活,利用自然環境使其了解的更透徹。
(五)作業也要生活化
教師可以根據所學課本內容給學生們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不僅使學生們具備一些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還使實際生活與語文密切相關、密不可分;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讓學生們觀察并記錄自己家鄉是如何過這個節的,過這個節要做些什么,問問家里人對這個節氣的態度與想法等等,然后寫一篇觀后感什么的。在這個過程中就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使學生們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模式,使之單面的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動手和觀察的能力,要把課本知識結合生活來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對語文的運用能力,讓學生們對學習語文充滿了興趣,不再會認為語文是枯燥無味,死記硬背的一門學科,并讓學生們的內心充滿豐富的語文知識,從而提升其語文內涵;生活中語言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周圍的親朋好友、海報、廣告、學校、花園、大自然等等,人與人之間更是缺不了語言的,而隨著我國的不斷地發展,在教學這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因此,生活化語文課堂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要落實與執行的。
[1]肖洪文.如何營造趣味盎然的生活化小學語文課堂[J].文理導航(下旬),2013(6):40~40.
[2]劉四青.讓小學語文課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的基本策略[J].考試周刊,2014(98):48~48.
(作者單位:徐州侯集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