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玨
基于職業崗位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鄭 玨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已經走出國門,向全球化發展,而且在習主席“一帶一路”政策出臺以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來往更加的頻繁與密切,要想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要進行順暢的交流與溝通,所以英語人才成為社會發展中的必備之才,其地位越來越重要,而我國高職英語也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目標進行改革,從改革中明確高職英語教學的方向,找到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水平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高職英語專業化人才。
【關鍵語】職業 崗位導向 高職英語 教學 改革
(一)教學方法傳統而守舊
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于現代化的高職英語課堂上,老師仍舊占據著主體地位,以灌輸式、填鴨式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授課,而學生始終在英語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課堂上完全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生機與活力,而且,學生們對這些枯燥而乏味的英語詞匯也不能產生興趣,在課堂上備受煎熬,再加上老師也不注重學生口語的練習,這與現代社會的需要嚴重脫節,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或許英語成績會是優等,但卻不能與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教學方向不明確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的一定要是導向型的,以就業為目標,而作為高職英語專業就更要以職業崗位為導向,從口語訓練、專業英語等等方向去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為現代化的市場培養出專業性的英語人才,但我國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卻不盡人意,老師的教學方向依舊是以教材大綱為依據,不去顧及市場的變化,沒有職業性,方向不明確,是在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努力,并沒有找到正確的教學方向和模式。
(三)缺乏師資力量
要想培養出專業化的學生,就必須要配備專業化的老師,但大多數高職院校因為對社會的認識不夠深刻,師資力量建設不夠,這樣的英語教學就沒有針對性和專業性,只能按照書本知識進行籠統的講解,不能與社會發展與市場競爭相結合,也不能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經濟的變化,不能與社會發展同步,與職業崗位脫軌,根本達不到高職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四)理論與實踐脫節
英語是一門語言藝術,就像我們的漢語一樣,因此,除了要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以外,更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學以致用才是目的,但就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數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學生聽的卻是昏昏欲睡,整個英語課堂在“一言堂”中結束,學生學不到實用性的東西,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根本不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失去了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本質。
(一)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實用性人才的場所,所以在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時,一定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要時刻關注市場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比如說,要培養一名翻譯人才,就必須對他進行口語方面的鍛煉,還要教會他說話的藝術,而要培養一名商務人才,那就要注重他的書寫能力,要讓他懂得專業英語詞匯,學會合同的簽訂,其英語寫作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一定要過關,也就是說,高職英語教學也要根據不同崗位的不同需求來進行專業性的培養,加大與職業崗位之間的密切聯系,做到人才培養的定向性。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完善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也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們的需要,所以要想讓高職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做到得心應手,就必須要找到適合學生特點、適應市場發展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才能與市場發展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加強老師的培訓與學習
作為高職英語專業的老師也要進行不斷的學習與培訓,這樣才能提高老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為學生做出表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作為高職院校的管理階層也要為師資力量的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為社會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而做出貢獻。
(四)教學內容的設定
對于高職英語專業來說,其教學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要根據具體的職業崗位而進行設定的,對于那些不適應崗位發展的教材內容要進行合理化的改革與修訂,讓其符合就業的方向,符合崗位的需求。
總而言之,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對英語的需求量更是越來越廣泛,所以對于職業英語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提前做好市場分析,做好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與學習,根據社會的不同需求來對學生進行對口教育,以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在走向社會崗位以后,更快地融入工作,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1]王一舒.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207.
[2]蔡麗巍.基于職業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研究[J].大學教育,2015,(03):25~27+36.
(作者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院)
鄭玨(1981-),女,土家族人,湖南慈利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