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婷婷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〇五隊 江蘇 南京 210033)
弘揚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中華風骨
於婷婷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〇五隊 江蘇 南京 210033)
社會主義傳統(tǒng)美德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的風骨,“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傳承的是孝悌思想,我們黨從革命年代“紅米飯南瓜湯”的樂觀無畏,到如今的崇尚艱苦奮斗、厲行勤儉節(jié)約的好作風極大地凝聚了黨心民心,“感動中國”感動的是人心,傳承的是樂于奉獻的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友善才是對社會和諧最接地氣、最大眾化的詮釋。
孝道;勤儉節(jié)約;奉獻;友善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發(fā)展至今,我們從衣不蔽體到如今各式衣服的眼花繚亂,我們從食不果腹到如今的隨意挑選,我們從鉆木取火到如今的智能生火……社會進步了,而人心卻退步了。我們拋卻了曾經(jīng)“百善孝為先”的“孝”,我們養(yǎng)成了肆意鋪張浪費的習慣,我們對蠅頭小利斤斤計較,我們忘卻了“以和為貴”的思想。我相信我們華夏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定沒有改變,只要我們以身作則,向社會多多弘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道德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傳播社會主義傳統(tǒng)美德,我們泱泱大中華的風骨必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曾經(jīng),撫養(yǎng)父母是我們?yōu)槿俗优牧x務,是我們毋庸置疑的責任,而如今,我們卻要用法律去規(guī)定子女必須每年回去看望父母幾次,用強制力去敦促子女盡孝道,這種諷刺想必是所有人都不想見到的,但卻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也許,很多人有理由說,我們沒有辦法,我們要掙錢養(yǎng)家,父母比較適合待老家,我們會寄錢回去等等,這些理由都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你們不再需要他們了,在你們心中,他們已經(jīng)不重要了,如今多少人還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逢年過節(jié),我們家都養(yǎng)成了回奶奶家過節(jié)的習慣,不管我們小輩在何方,只要方便,我們都會聚在奶奶家吃飯過節(jié),與其說我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為的是吃一頓飯,不如說趕我們來的是一起相聚的親情。
朱子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厲行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的是生活的質而不是生活的量,導致鋪張浪費成為了常態(tài)。最常見的是在自助餐中,很多人肆意地取各種食物,最后吃不下都扔掉了。因為社會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jīng)不再缺少糧食,但我們卻不能刻意地浪費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狀況在很多偏遠地方還是存在的。我們偉大的總理周恩來同志十分節(jié)儉,穿的襪子都是補了又補,他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用過的補襪板,又從西柏坡帶到北京,一直留著織補襪子用。他特別強調:“將來國家富強了也不能丟掉艱苦樸素、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光榮傳統(tǒng)!”曾經(jīng),我們也和周總理一樣,以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警醒自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也被丟在一旁。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更是要將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發(fā)揚光大,祖國的未來靠我們,祖國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靠我們。
小學課本上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就是黃繼光和董存瑞,從小到大,我一直都不太明白,為什么黃繼光被火燒著居然可以不動?為什么董存瑞能夠眼看著自己尸骨無存?這都是鮮活的生命啊,他們?yōu)槭裁茨茏龅竭@樣義無反顧呢?長大后我才明白,這是義,這是民族的義,國家的義。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如今怎么也找不到的。公交車上時常發(fā)生因座位引起的糾紛,乘客因為沒有給孕婦讓位而被孕婦打罵,乘客說現(xiàn)在很多人假扮孕婦來騙取座位,孕婦說不給孕婦讓位的就不是好人……林林總總的事情皆是源于不信任,不愿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多替別人考慮。這么小的事情都會引起糾紛,若是在戰(zhàn)爭年代,更不要指望著國家大義的存在。社會似乎已經(jīng)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習以為常了。從南京的彭宇案,到重慶的蔣老太,再到外籍小伙撞北京大媽,導致了現(xiàn)在的“扶不起”,導致了“小悅悅”的悲劇,如果人心不是如此冷漠,如果大家敢于奉獻,如果所有人能多替別人著想,那么溫情將灑遍大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友善”,“友善”是這個社會目前極度缺乏的。在如今的物欲橫流的社會,所有的人心都是浮躁的,大家每天討論的是工資、房子、車子、信用卡……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最快地掙錢。各種吵鬧聲充斥著各個城市,城管與商販、老婆與情人、父母與子女,各種利益糾紛、情感糾葛似乎只能通過吵架動武來解決。“人之初,性本善”,由此可見,崇友善良是人的本性,社會的不和諧帶來了各種不友善,人在激動情況下是難以和平以對的。現(xiàn)如今,一些人以殘害著社會以及他人的健康來謀取暴利,為了追求財富和利益,他們制售假酒假藥,他們在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他們賣地溝油等等,膨脹的私欲讓他們失去了人性中最原本的善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先富者沒有用友善之手去回饋社會幫助一些下層人士,而是一味追求物質享受,敗壞社會風氣。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友好待人、善益待人、和氣待人、誠實待人、寬厚待人、平等待人,社會將一片和諧,社會主義傳統(tǒng)道德必將弘揚開來。
我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傳統(tǒng)美德,才能傳承中華民族風骨,其實“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關鍵在于是否去行動,老一輩革命家教誨我們的勤儉節(jié)約的
精神不可荒廢,樂于助人、樂于奉獻才是營造良好氛圍之根本,以友善之姿待人才是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途徑。
[1] 馮曼玲,關于老人跌倒的思考[J],資治文摘,2015(9);
[2] 董少東,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真實經(jīng)過[J],銀潮,2016(2).
G631
A
1672-5832(2017)10-0005-01
於婷婷(1990-),女,漢族,安徽滁州人,經(jīng)濟師,大學本科,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八〇五隊,研究方向:思想政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