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姣
(西華師范外國語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淺談運用思維導圖輔助英語詞匯教學
李姣姣
(西華師范外國語學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如何有效記憶詞匯一直以來困擾著諸多英語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和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習者理解和記憶信息。該文在對思維導圖的概念以及特征理解的基礎上,基于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格式塔的整體呈現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探討運用思維導圖來輔助知道中學英語詞匯教學。
思維導圖;詞匯教學;詞匯記憶
作為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詞匯在英語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有人曾說過:If English is a building, vocabulary is the tile of the building.If you don’t get enough tile, you can’t finish the architecture.毫無疑問詞匯直接影響學習者聽、說、讀、寫、譯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在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中,盡管教師十分重視詞匯的教學,學生也投入相當多的時間來學習詞匯,但收效甚微。如何記憶詞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詞匯興趣、降低遺忘率始終困擾著相當一部分學生和教師。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思維導圖制作軟件的發明,思維導圖已被運用到各學科教學領域,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形象記憶是人腦中中最能在深層次起作用的、最積極的、最有潛力可挖的一種記憶力,也是目前最合乎人類的右腦運作模式的記憶法。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曾說過:“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據推算,我們一般人“記憶中的語言信息量和形象信息量的比率為1: 1000。” Jonassen認為思維是學習的必備條件,當學生試圖用圖表來表示他們的思想時,最能激活學生的思想。[1]思維導圖在西方國家學科教學中已得到廣泛而深入的應用。
思維導圖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著名學者Tony Buzan提出。1947年隨著《啟動大腦》一書的出版,思維導圖這一概念才首次被正式引入世界。思維導圖是指同時運用大腦皮層的所有智能,包括詞匯、圖像、數字、邏輯、韻律、顏色和空間感知等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理論等。Tony Buzan 認為思維導圖包含以下四個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像上;(2)主題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像或者印在相關線條上的關鍵詞構成,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通過樹狀結構呈現一種思維過程,學習者可借助這一有效的圖形工具理清思維脈絡,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并且可通過已制作的思維導圖來回顧整個的思維過程,從而加深對信息的理解和記憶。
2.1.1 奧蘇貝爾(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奧蘇貝爾認為,意義學習有兩個先決條件:(1)學生表現出一種意義學習的傾向,即表現出一種在新學的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2)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起來。奧蘇貝爾認為,當學生把教學內容與自己認知結構聯系起來時,意義學習便發生了。所以,影響課堂教學中意義接受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的認知結構。所謂認知結構,就是指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方式,它是由學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構成的。就知識的表現來說,思維導圖非常直觀形象地表現了由事實、概念、命題以及原理構成的知識。
2.1.2 格式塔的整體呈現理論
格式塔理論認為,如果對構成部分有恰當的認識,將有助于形成整體的意義,了解各構成部分之間的聯系。思維導圖可以從整體上表現某個較為廣域概念中的各個組成部分。
2.1.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習者明晰概念之間的關系,跨越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的鴻溝,實現意義建構。
基于以上我們對于思維導圖的概念及其特征的理解,結合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相關理論基礎,教師應充分借助席位導圖這一發散性思維工具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有其獨特優勢,首先突出重點可以有效地改善記憶和提高創造力。思維導圖將關鍵詞或圖像置于中心,重點突出,便于學生聯想和發散思維。其次,思維導圖通過可視化的表達方式使內在的知識和思維過程顯性化,學習者憑借思維導圖來回顧所學的知識,使記憶方法和思維過程有跡可循,加深了記憶痕跡,增強了記憶效果。再次,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更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能夠更好的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
教師確定一個主題或中心詞,如果以單元為基礎的英語詞匯學習,師生可以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單詞,然后選定一個主題。選定的中心詞應該是有意義的,有助于學生回憶和發散思維的。確定中心詞過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聯想、發揮、想象,畫出次主題。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從音、行、義用法等不同角度進行聯想,擴充與中心詞相關的其他節點單詞及次主題。學生擴充節點單詞的過程就是發散思維和記憶詞匯的過程。在確定次主題之后羅列更為細節的單詞,繼續延伸擴充下一級節點單詞,根據單詞之間的聯系逐步建立詞匯網絡。
結語:總之,運用思維導圖來記憶和學習英語詞匯,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發散思維,將其內部的知識與思維過程外顯出來,使內部的隱性知識可視化與顯性化,促進知識的結構化和整體化,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新舊詞匯之間的聯系,形成詞匯網絡,增強詞匯記憶的效果,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同時,在構建英語單詞的詞匯導圖這一過程中,學生結合單詞的音、形、義等要素充分發揮聯想,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地思維工具和學習方法,將其推廣并應用到我們的英語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1] 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89,292.
[2] 閆英琪,王立明.通過思維導圖用詞根架構英語單詞[J].甘肅科技,2007(10):277- 279.
[3] 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2-223.
[4] 馬武林,高躍吉,武和平.思維導圖輔助英語詞匯教學途徑新探[J].外語電化教學,2008(3):64- 67.
G633.41
A
1672-5832(2017)10-0102-01
李姣姣(1993-),女,漢族,四川攀枝花人,專碩,西華師范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