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志
鄉鎮群眾文化工作探討
呂彥志
1.群眾文化是社會基層文化,一般由人民群眾作為活動主體,大多將娛樂做為活動的主要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廣大群眾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人類在生產勞動生過程中,產生、發展并貫穿著群眾文化,以表達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在活動過程中,群眾通過主動參與,實現自我教育,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并進一步升華審美情趣,不斷提升個人的文化修養。2.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由專業團提供的供群眾欣賞的,如舞臺演出、美術展覽;二是群眾自己創造的表演、書畫、攝影、展覽等;三是群眾參加的各種活動,如歌詠、跳舞、體育比賽、學習、下棋、打撲克等。
3.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主要為: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主要表現為:地點方面是在社會各方和千家萬戶分散進行,同時在公共集聚場所(廣場、公園、文體場館等)集中展開;項目方面是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分散選擇參加不同項目,同時在同一時間、同一場所,不同興趣愛好的人集中選擇同一項目;人數方面是以群體形式參與活動或以個體形式參與活動。
4.活動是群眾文化的要素,是其生命和載體。通過經常性的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品位。因此,在推進群眾文化的過程中,組織開展大型的群眾文化活動是關鍵。
1.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真善美,使得人民群眾在參與文化生活的同時能夠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提高個人素質,最終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2.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發展的要求,群眾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其獨特的魅力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從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開展。
3.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產業。人民群眾具有強大的創造力,當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需要的就是創新,通過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鼓勵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能夠有效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用文化來帶動經濟事業的發展。
1.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主要借助陣地活動,示范性開展活動,逐步形成示范效應,陣地活動對于群眾文化生活管理部門來說就是其主陣地,從某種意義上更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性窗口,對群眾文化活動起到示范性作用。對于大多數館站來說,當前的陣地活動都是比較陳舊和單一的,并且枯燥乏味,示范帶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難以體現。群眾文化單位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明確自身的職責,采取各種措施接納更多的活動參與者,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和強化館、站辦陣地活動的影響力。
2.要強化輔導,優化服務當前,與以往相比,群眾的文化需要有了很大的不同,過去以館、站組織開展活動逐漸被現在的主個性化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逐漸轉變為群眾依靠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活動。所以在普遍開展群眾分散活動的同時,群眾文化事業單位需要履行職責,組織開展各種高質量的集中活動,同時為分散活動積極提供綜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對于集中活動要率先舉辦并積極推廣,同時加大宣傳的力度,擴大其影響力,集中活動為載體,提升活動水平。
3.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轉變發展觀念,充分認識到豐富群眾生活的意義,進而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的程度,這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得到了相關文化部門的重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才有可能。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最有效的就是發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通過創新文化活動形式,激發群眾的興趣,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用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向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最終收到良好的效果,發揮群眾文化的大作用。
4.鼓勵群眾參與到文化創作中來,增加文化創造活力。文化的發展需要創新,不能止步不前,而人民群眾具有巨大的創造潛力,為了更好地發展文化事業,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我們應該以積極的獎勵措施等來鼓勵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創作,增加文化的創造活力,走群眾路線,把從群眾中來的文化成果展示到群眾中去,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最終為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
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直面的基層民眾,群眾文化的發展對于豐富群眾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產業,提高綜合國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意義,并采取積極的措施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發揮好基層文化工作的橋頭堡作用。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馮營子鎮政府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