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健
古典文學《紅樓夢》中的“茶事”分析
周子健
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中存在大量關于“茶事”的描寫,涉及到茶的種類、烹飪、茶具、飲用環境等要素,進一步延伸到風俗、詩詞、藝術等層面,在整個著作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情節推動、人際關系角色,無論是融合在《紅樓夢》著作中作為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道具,還是剝離出來作為研究茶文化的資源,都具有巨大的價值。本文中筆者結合其中相關“茶事”展開分析,進一步豐富“紅學”研究思路和內容。
“明清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文學創作的巔峰,“四大名著”的系列作品中,只有《紅樓夢》成書于清代,在創作層面上相對獨立,對于時代、社會的描寫也相對精準。而涉及“紅學”研究層面,《紅樓夢》又不僅僅是一部古典小說,更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大量的繪畫、詩詞、民俗等內容,值得深度挖掘和研究。其中,書中對于“茶事”的描寫極為詳盡,是當今社會研究傳統茶文化的重要參考來源。
“以茶為名”在《紅樓夢》故事推動中有著清晰的脈絡,也展示了傳統茶事中大量的茶類品種,其中有較為重要的六種茶,在《紅樓夢》故事情節推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其一,名曰“千紅一窟”,該茶名明顯來源于作者杜撰,在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出現,其目的是與“萬艷同杯”的靈酒相對應,“千紅”用來指代世間女子,根據書中描寫,此茶“其香異常、純美而精致”,但“一窟”又道出了那些女子的悲慘命運,為整個故事奠定了悲劇情調。
其二,名曰“楓露茶”,從《紅樓夢》描寫中不難判斷,該茶名同樣來源于杜撰,全書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為賈寶玉和茜雪的對話,說該茶“三四次才出色”,比喻女子情比金堅、彌久不變的特色,第二次為“寶玉祭晴雯”時描寫,“沁芳之泉、楓露之茗”,比喻晴雯高潔的品格。
其三,暹羅茶。為貢品,《紅樓夢》中描寫王熙鳳對該茶的評價,并不意味貴,暗示權貴生活富貴、腐化的現象,同時也側面反映出該茶珍貴。
其四,六安茶。《紅樓夢》中“品茶櫳翠庵”一章中出現,妙玉首次出現之后為賈母奉茶,賈母強調“不要六安茶”,而妙玉則隨口答應說“知道的,是老君眉”。從全書描寫分析,賈母與妙玉的交集并不多,而妙玉卻對賈母的飲茶習慣十分熟悉,說明妙玉身世背景與賈府有著深厚的聯系,有力地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其五,老君眉。賈母最喜歡的茶品種,也暗示該茶在權貴階層中較為流行,同時飲用“老君眉”時描寫了用水、器具等細節,顯示出飲茶人的高雅情趣。
其六,女兒茶。《紅樓夢》第63回描寫到賈寶玉“因吃了面怕停食”,襲人、晴雯“燜了一茶缸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說明該茶具有一定的消食功效,本質上則是普洱茶的一種,同樣是清朝皇家貢茶。從側面說明,當時權貴階層窮奢極欲,追求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是常見現象。
此外,與茶種類最相關的就是泡茶所用的“水品”,如“宿露”、“雨水”、“雪水”、“泉水”、“花露水”等,杜撰的成分更大,但有力地襯托了“茶事”的莊重性。
“飲茶之事”可大可小、可繁可簡,《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作為一個封建貴族大家庭,“茶事”自然非同小可,可謂講究到了極致。較為明顯的是,不同茶品在不同環境下的“對應性”,如泡茶所使用的水,就很好地體現出“講究”的標準。我國從隋唐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飲茶習慣,陸羽所著《茶經》中對于水的要求,與《紅樓夢》中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如妙玉在櫳翠庵中烹茶所用的水有兩種,一種是“舊年的雨水”,一種是“梅花上的雪”——雪自然不為奇,但妙玉所收集的“雪水”用了五年時間才湊滿一甕;而關于“如何吃茶”的講究就更加苛刻,“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這顯然是夸張地突出飲茶的高雅追求。
再如,對于飲茶所用器具的講究,同樣在櫳翠庵中飲茶,妙玉招待一行人中用了數種不同的茶具,如飲用老君眉的時候,賈母的是“五彩小蓋鐘”,其他人使用的是“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前者作為茶具而言更為名貴,代表了賈母的身份高貴。而進入內室之后飲茶,拿出來的茶具更為名貴,一個撰寫“晉王愷珍玩”,一個“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飲茶用具的名貴就突出了茶事講究的規格;另外,妙玉要扔掉劉姥姥使用過的茶杯,理由是“嫌臟”,也從側面反映出茶具規格對應飲茶人的身份。
此外,《紅樓夢》中對于“茶事”的講究,本質上也是對茶文化的一種肯定。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也升級到一種文化載體的高度,存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分別。
結合對“茶事”在《紅樓夢》一書中不同場景下出現的特征分析,表明了茶事所具有的社會活動功能屬性。
第一,待客之茶。“以茶待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作為一種禮儀,其最早可追溯到魏晉時期,到了唐宋時期已經形成普遍的風氣。如唐詩中描寫“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明”,以茶待客是“同行之禮”。《紅樓夢》中待客之茶很多,例如,賈寶玉游太虛幻境的時候,被警幻仙子以“千紅一窟”招待,薛姨媽招待賈寶玉特別吩咐“倒滾滾的茶來”,“元妃省親”的環節中,茶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第二,睦親之茶。“敬茶”是表達尊老愛幼、孝悌有序的重要行為,在和睦親人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薛蟠在向姐姐薛寶釵認錯的時候,就是通過“獻茶”的方式,賈母作為賈府最高地位的人,在大觀園游玩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會受到“敬茶”的招待。
第三,會友之茶。“以茶會友”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中的典型代表,“茶”作為貢品或禮品本身也說明了這一問題。如《紅樓夢》中描寫,王熙鳳去看望林黛玉,其禮品就是兩小瓶上用新茶,賈寶玉為了示好也向林黛玉送過茶葉,結詩社的過程中茶更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婚嫁之茶。《紅樓夢》中存在許多“茶”在現代社會中消失的功能,婚嫁就是其中一項,紅樓夢中描寫到,王熙鳳詢問林黛玉“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其潛臺詞就是在當時社會,茶葉是一種婚嫁使用的聘禮,該證據還出現在“放定茶”的描寫中。
“茶事”功能的描寫在《紅樓夢》中看似隨意,但卻可以讓我們了解到“茶”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應用的廣泛性,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類似于“賈府”這樣的封建貴族大家庭,自然對于“茶事”的功能使用更為重視。
《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中對于“茶事”豐富而詳盡的描寫,不僅涉及茶的種類、沖泡、應用等,同時也關系到精神藝術層面,有力地烘托了人際交往、社會習俗和故事情節,對于今天的茶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不夸張地說,“茶事”是《紅樓夢》一書藝術水平的重要保障,它促使小說情節更加戲劇化、具曲折性,對于塑造和刻畫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產生了重大作用,如《紅樓夢》第八回中描寫賈寶玉的楓露茶被李奶媽喝掉,憤恨的摔掉杯子,“潑了茜雪一裙子的茶”,一個封建貴族少爺和一個倚老賣老家奴的矛盾被豐滿地刻畫出來;結合其中諸多“茶事”的研究,既有利于“紅學”的發展,也有利于對傳統茶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周子健(2000-)女,漢族,遼寧新民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亞歐語系日語專業,研究方向:古典文學、外國文學。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