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勇
群眾文化舞蹈的創新與編導研究
尹 勇
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群眾文化活動的推動,因此我們必須提高對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與編導,這不僅可實現對群眾文化藝術生活的推動,同時可在最大限度內對人民群眾的進行文化需求進行滿足。
群眾文化舞蹈 創作 編導
現階段經濟與社會都在進行不斷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都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因此對精神文化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此種趨勢與背景之下群眾文化舞蹈應運而生,人們的審美品味也在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傳統的秧歌類已經不能實現對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滿足,我們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與時代元素對群眾文化進行合理的改革與創新,促使高雅舞蹈藝術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結合已經之間成為群眾藝術活動未來發展的方向與趨勢,這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滿足,因此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必須提高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
(一)把握題材的群眾性
題材是舞蹈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舞蹈藝術創作中也作為基本元素存在。客觀現實生活或歷史資料是題材的主要來源,舞蹈創作者可將自身的創作意圖以及創作主題作為主要依據,實現對舞蹈文本以及舞蹈作品原始材料的構成,題材選擇對舞蹈創作效果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實際進行舞蹈創作之前必須實現對題材的科學選擇與處理,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為舞蹈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題材對群眾舞蹈創作的重要性也可通過其實現直觀體現。特殊性是群眾文化舞蹈的顯著特征,因為群眾文化舞蹈主要面對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對題材的群眾性把握是在實際對群眾舞蹈進行創作時首先需要滿足的條件。群眾文化舞蹈必須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同時其題材必須實現被人民群眾的接受與熟悉。
群眾文化舞蹈創作者在實際進行創作時不僅需要深入群眾實現對群眾需求的了解,同時需要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背景進行掌握,知識水平以及審美興趣等也在上述范圍的涵蓋之內。人民群眾作為主要對象存在于群眾舞蹈創作中,群眾舞蹈創作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滿足,群眾性的題材可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群眾文化的發展,促使人民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文化生活中,這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力求形象的親和性
藝術形象、人物形象以及擬人化的動植物形象是舞蹈作品形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器物以及景物等形象也在上述范圍的涵蓋之內。上述形象可作為基礎實現對是整部舞蹈藝術作品形象的構成與塑造,舞蹈藝術作品的基本格調也可通過其進行充分體現,欣賞者的第一印象也是由此產生。形象塑造與后續工作的開展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也就是說良好的形象塑造對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前提與基礎就是實現對他人興趣的有效調動與激發。因此在實際進行群眾舞蹈創作時必須實現對舞蹈形象的合理樹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實現與廣大人民群眾審美的有機結合。為實現對上述要求的有效滿足,要求舞蹈形象在實際樹立時必須實現對親和性的兼顧,廣大人民群眾與群眾舞蹈之間的距離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拉近。我們也需要對一些成功群眾舞蹈的寶貴經驗進行借鑒與學習,形象親和性較強是成功舞蹈作品的顯著特征,東北的扭秧歌以及漢族民間舞蹈的舞獅子都是在最大限度內對其特征進行體現。其中塑造的形象可極其容易的被人民群眾所接受,這也是促使其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主要原因。
(三)側重情感的平民性
人們可借助一定的藝術是形式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抒發與表達,同時藝術形式也可作為特定的渠道促使情感傳遞。舞蹈藝術作為最高的手段存在于人們的情感表達方式中。舞蹈藝術在對情感進行表達時不需要聲音的支持,只需要借助形體動作就可以對深厚濃郁的情感進行釋放。抒發平民情感在是群眾舞蹈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核心與重點,通過舞蹈形體可實現對人民群眾的表達,這對群眾文化舞蹈的基礎地位的奠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創作者必須實現對上述現象的高度重視。
(一)基于群眾文化特殊性進行編舞選題
群眾文化活動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占據核心位置,時代精神以及社會風貌都可以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實現直觀體現。從廣大人民群眾角度來說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與指導作用。群眾文化舞蹈作為主要內容存在于群眾文化活動中,我們需要始終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的對舞蹈進行創作,這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巧妙編排構思充分發揮即興舞蹈作用
考慮到廣大普通人民群眾的表演水平和既有條件,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應盡可能的滿足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在舞蹈選題完成之后開始精心構思舞蹈作品的編排。舞蹈編導需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現實生活中找尋熟悉適用的素材,結合普通群眾的特點進行合理的舞蹈動作設計,同時注重充分、巧妙的發揮群眾舞蹈演員的即興舞蹈創作能動性,以此達到超常的編舞效果。
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和編導是一個極其講究且復雜的工作,鑒于群眾文化舞蹈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這決定了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和編導并非簡單設計和編排舞蹈動作,并不是隨意的進行舞蹈表演。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和編導需要充分重視主題的確定、題材的選擇、情感的表達,從而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舞蹈藝術形式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當中,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引導著廣大普通民眾,從而為豐富民眾精神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促進作用。
[1]郭瑞.試論社區群眾舞蹈編導的創新性思維[J].大舞臺,2012(1):89.
[2]吳文婕.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與編導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 2015(3):28~29.
(作者單位:濟寧市兗州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