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梅
特色指導朗讀 培養學生樂讀
李惠梅
有特色地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對提高朗讀水平,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教師采取有特色的朗讀指導,培養朗讀的興趣,學生就會讀,樂讀。
朗讀指導 有特色 樂讀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重視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個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年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提倡“以讀為本”。可以說,朗讀,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
語言文字學家倪海曙說過:“對于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因此,有特色地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對提高朗讀水平,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
曾幾何時,隨著多媒體教學平臺的使用,教師的范讀、板書漸漸遠去……而這樣色彩斑斕的課堂,我總覺得缺少點東西。記得徐世英先生是這樣理解語文課堂的講解和朗讀的,他說:“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賦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貫、顯現。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因此,我認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范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范讀的過程應是指導朗讀的過程,根據教與學的需要,進行特殊的范讀處理,具有直觀的、形象的啟示作用。
老師的范讀作用的影響力,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尤為突出。比如,教學《學弈》這篇文言文,老師搖頭晃腦地范讀了一遍,語速較慢。學生開始時忍俊不禁,偷偷地笑,后來,不由自主也跟著老師搖頭晃腦了!范讀后,老師請同學說說有什么印象,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很好笑,搖頭晃腦的”“讀書的速度慢”“像電視里的秀才”……從他們七嘴八舌的回答中,知道孩子對文言文有了基本的了解,這時,老師相機引導:那你們敢像老師剛才那樣讀嗎?來,自己也當一回秀才,看誰最有秀才誦讀的韻味。話音剛落,全班的小腦袋就搖了起來!看到平時的“惰性細胞”也不甘落后地當起了“秀才”,看著孩子們沉醉的表情,我深深地體會到:有特色的范讀指導,能夠培養學生的樂讀。老師的范讀是那么簡單,那么原始,“走點老路”,返樸歸真,或許語文閱讀教學本該如此!
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僅靠短短的一節語文課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高朗讀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自覺朗讀的習慣。記得美國學者魯德說:“興趣不是學習的先決條件,而是學習的產物,是良好的教學的必然產物。它來自于取得成就的滿足。”于是,我想到了朗讀錄音。利用同學們手中的復讀機,布置同學們回家讀《匆匆》,用復讀機把課文朗讀錄音,帶回來在班上播放。這個特別的家庭作業,同學們欣然接受。第二天,教室里一片歡騰,同學們爭相把自己的錄音播放,并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重演做作業時的朗讀。獲得嘉許的學生臉上滿是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其他的同學則瞪大了眼睛,盼望著老師的表揚。看著孩子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想起家長的反映:昨天晚上,孩子的朗讀熱情高漲,把課文《匆匆》讀了一遍又一遍,都能把課文背誦出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孩子讀書讀得這么認真,這么有感情。我知道,同學們的朗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背誦課文這一教學目標完成了,并且水到渠成!這種家庭作業學生愛做, 朗讀錄音要適時堅持下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我們的教材選編了許多適合表演的課文,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課文比較多人物對話的閱讀教學中,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朗讀,再把它表演出來,這是學生樂意接受的朗讀方式。
比如:教學《草船借箭》時,周瑜設好圈套,明里共商軍事,暗里設陷阱害人,明知故問,與諸葛亮的精彩對話,指導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通課文,然后分角色朗讀課文,相同角色的互相交流,看到學生通過語言、神態、加上一些適當的肢體語言,體會周瑜的險惡用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種表演式的角色的朗讀,讓學生感受人物的形象,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又如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朗讀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變換著孔子、兩小兒的不同角色一爭一辯,將文言文和白話相結合,同樣妙趣橫生。學生學得津津有味,演得不亦樂乎,下課后還饒有興趣地演著。“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你認為呢?”這樣,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輕松愉快地進行了朗讀的練習,在表演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因而,只要我們做教師的花點心思,采取有特色的朗讀指導,培養朗讀的興趣,學生就會讀,樂讀!
[1]胡潔云.朗讀錄音——一種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小學語文教學,2001(12).
[2]唐建南,楊敏.情景演練 改編激趣[J].小學語文教學,2003(10).
[3]《荔枝》案例反思[EB/OL].蓮山課件網,2005-12-30.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