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志
現代傳播
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底線失守的原因及對策
孫文志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傳媒行業日益壯大,新聞從業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加。對于新聞記者而言,職業道德是最本質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職業道德,方可傳播真實、正確的新聞給大眾。然而,隨著市場經濟、價值觀的多因素沖擊,許多新聞記者喪失了新聞職業道德,所報道新聞與事實不相符,違背了真實性原則。本文主要分析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底線失守的原因及對策。
新聞記者 職業道德 底線失守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許多新聞記者報道有償新聞和造假新聞,通過記者的“無冕之王”的職業特性進行敲詐勒索的道德事件,在媒體報道中經常出現,而這些負面問題,不僅僅只是個別情況,或者個例,出現頻率較高。新聞最基本和最關鍵是要求就是真實,如果新聞記者失去了職業道德底線,所報道新聞必然會失去真實,無法給觀眾傳播真實、有效的信息??梢哉f,記者職責就是真實客觀反映具體事物和實際事件,如果做有償新聞或造假新聞,甚至利用記者職業特性進行敲詐勒索,那么記者道德底線就必然喪失。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記者從業經驗,主要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底線失守的原因及對策。
在當今新聞界,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缺失是重點研究課題。具體而言,新聞記者道德缺失存在一定問題。
(1)社會原因。目前,社會作為一個多元化、物欲橫流的社會,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情況下,新聞傳播作一個新興行業,在人們視野中出現,大部分單位為了宣傳自己,會花費金錢聘請記者進行形象宣傳,而形象宣傳是偽裝出來,如果一家單位這么做,那么多家單位會有樣學樣,進而產生一種不良社會問題,嚴重影響了新聞行業風氣。
(2)行業原因。對于新聞行業,缺乏一定規章制度,針對記者道德失守問題,尚未有明確監督機制與措施。就新聞記者的從業道德標準而言,只規定了記者職業素養,是一個概念性、理論性準則,尚未具備法律強制性,對新聞記者活動更加沒有影響。
(3)記者自身因素。在采訪時,記者面臨物質誘惑,缺乏一定抵抗力,導致記者自身原因,主要包含兩種狀況,因記者自身品行道德不佳,受到社會利益、經濟利益驅使,就會制造虛假新聞。其次,在記者的職業道德培訓方面,缺乏培訓制度。目前,我國大多數傳媒單位開展了短期培訓,但系統性不夠,包含記者的職業榮譽感、良心與責任感,這些因素的缺失,導致新聞記者底線失守。
為有效提升記者隊伍水平和質量,讓記者對職業道德有所認知,自覺抵制各類誘惑,筆者認為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
(1)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首先是新聞記者自身,記者竟然從事新聞行業,必須主動意識到新聞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實事求是和腳踏實地做好新聞工作。當面對物質誘惑時,必須自覺堅守底線,對誘惑進行控制,保證新聞線索準確性、真實性。其次,就是加強傳媒單位的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傳媒單位,在重視記者新聞技能水平基礎上,要重點關注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對于日常工作,要加強記者職業道德教育,傳媒單位需對記者進行職業道德底線培訓教育,使記者立足內心,認識記者職業道德底線、工作內涵。
(2)健全新聞行業法律機制。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必須健全法律制度,對新聞記者職業道德進行法律化管理?,F階段,我國尚未有專門法律,對記者職業道德缺失實事件處理和處罰,為記者職業道德失守留下漏洞。所以,立足法律角度,明確規定記者職業道德失守的相關行為,針對存在職業道德問題記者,必須實施法律制裁,按照事件實際狀況,追究相關責任。同時,作為新聞記者,必須具備法律意識,對自身行為加以約束,方可做好節目采編工作,真正讓新聞成為自己的事業,遵守新聞行業標準。
(3)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新聞工作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就是要善于尋找記者的示范者、引領者,尋找榜樣性人物,號召記者學習榜樣精神。例如中國記協授予高思杰“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至今19年的新聞生涯中,安徽阜陽廣播電視臺記者高思杰連續18個除夕夜是在阜陽火車站度過的。這里是全國五大農民工輸出源頭站之一,他的鏡頭幾乎見證了中國春運,記錄了形形色色的父老鄉親。他的作品之所以膾炙人口,就是因為他信仰堅定,業績突出,品格高尚,一身正氣,是基層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先進典型。我們就應該向這樣的榜樣學習,學習榜樣的精華,做一個正義的新聞記者,堅決抵制金錢物質誘惑。
綜上所述,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底線失守,是我國新聞傳媒界的重要問題。在本文中,筆者認真分析了社會原因、行業原因和記者自身原因,提出了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健全新聞行業法律機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等三個措施。記者從事新聞行業,就必須樹立爭取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高尚職業素養,只有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遵守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標準,方可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
[1]許可,王鑫.淺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缺失——從“2010年十大假新聞 ”談起[J].今傳媒,2012(4):58~59.
[2]丁 寧. 淺 談 新 聞 記 者 職 業 道 德[J].新 聞 世界,2009(10):11~12.
[3]黃廣雄. 淺談新聞記者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建設[J].中國地市報 人,2013(9):108~109.
[4]魏存亮,趙維仲.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失范[J].部廣播電視,2013 (7):49~50.
[5]陳銀花.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性[J].新聞戰線,2016 (8):125~126.
(作者單位:秦皇島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