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文化視點
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研究
張 磊
本文主要討論了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的現狀、必要性和有效途徑。擴大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對外交流,有利于加強青州古城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推動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青州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青州民俗文化 對外交流 途徑研究
(一)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民俗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對外交流會極大地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傳播。
(二)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文化產業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源泉。因此,文化如何促進經濟發展也成了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民俗文化旅游深受外國游客青睞,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加快青州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的進程以推動青州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積極促進文化對外交流勢在必行。
(三)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
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任何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加強交流才能取長補短,實現自身的發展,永葆活力。在文化交流融合的過程中,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彼此相互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繁榮。
(一)對外交流意識薄弱,外宣力度不夠
近年來,為響應中央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號召,青州市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文化建設,發展民俗文化旅游產業。但是對于民俗文化對外交流方面的重視程度和宣傳力度不夠,而且普通大眾認識不到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性,缺乏對外交流的意識和熱情。
(二)對外宣傳渠道單一,社會力量不足
目前,青州民俗文化對外交流活動基本都是以政府為主體開展和推進的。政府主導文化對外交流工作,但如果一直只依靠政府就會使文化對外交流工作陷入模式化,缺乏應有的活力,同時也很難調動普通大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社會和民間的各種力量無法為民俗文化的對外交流事業服務。
(三)對外宣傳語境缺失,涉外人員匱乏
為了宣傳青州的民俗文化,市府舉辦了各種內容豐富的對外宣傳活動,如創辦文化展廳和民俗博物館等,然而,無論是網站還是報紙、雜志,都是單一的漢語宣傳模式,缺乏雙語宣傳網站和民俗文化的配套譯介。缺少懂媒體、懂文化、懂外語的對外交流專業人才,也給青州民俗的對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一)構建民俗文化外宣的雙語語境
民俗文化對外宣傳的雙語語境構建是其對外交流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構建雙語門戶宣傳網站、完善民俗文化的譯介和引進涉外文化交流人才等。因此,要在各種文化活動以及文化場所中提供有關民俗文化的英文資料,同時,培養和引進了解青州民俗文化內涵并且翻譯能力強的專業涉外人員。
(二)搭建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的多元化平臺
政府應根據文化交流發展需求,整合宣傳文化資源,創新對外宣傳和對外交流的方式方法。政府要以會議、節日和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對外宣傳推介,比如在中國花卉博覽會、“青州古城過大年”活動等重要節日舉辦一些對外交流活動。除了官方渠道,各種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也是宣揚民俗文化的良好契機,要多支持民俗文化工作者參加國際水平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
(三)開發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產品
以綿長豐厚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依托,展現青州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積極開發優秀的民俗文化產品,也是青州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的有效途徑。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產品和卓有成效的推廣,對青州民俗文化的對外交流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發展民俗文化旅游產業
民俗文化旅游業的開發也可以成為交流青州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徑之一。2017年,青州古城旅游區新晉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進一步提升了青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為青州古城民俗文化的對外交流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臺,可以借此機會大力進行民俗文化旅游開發,擴大民俗文化的對外交流。
[1]葛平新,李有順.青州市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及其旅游整體開發的構想[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3).
[2]海曉笛.對外文化交流中的現代河南民俗文化[D].鄭州:鄭州大學,2014.
[3]李宏亮.新時期中國民俗文化國際傳播的戰略思考[J].當代文壇,2015(1).
[4]王芬.跨文化背景下對外文化交流路徑分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5]袁彩榮.陜北民俗跨文化交流的現實路徑選擇[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8).
(作者單位: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本文系2017年濰坊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青州古城民俗文化對外交流研究”(批準號:濰社科學術委發〔2017〕2號)階段性研究成果。
張磊(1979-),女,山東青州人,碩士學歷,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