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凡
電影藝術中的“模仿”表達
劉 凡
“模仿說”作為古老的藝術學說之一,發展至今,認為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的這一觀點為大部分人所認同。各藝術門類創作之中的“模仿”手段也屢見不鮮,電影藝術作為以攝影技術為基礎的藝術門類,本質上便帶有“模仿”的性質,隨著電影藝術形式的發展,電影中以“模仿”為依托的藝術表達手段也經常為電影創作者運用從而拓展電影的表現形式。
電影 模仿 藝術創作
電影藝術是以攝影藝術為基礎的藝術門類,攝影藝術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記錄,而這種記錄并不是單純的記錄,而是攝影藝術家通過光影效果和構圖進行的藝術處理,是帶有藝術化處理的“模仿”。電影創作者的導演思維對影像進行重新構思,運用蒙太奇的拼接,將記錄的影像轉變為藝術的影像。“模仿”的現象現在越來越難以察覺,事實上,電影始終是藝術家的創作形式,存在于現實世界的藝術家難以抹去“模仿”的痕跡,有時這種“模仿”甚至被藝術家放大和拓展,從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藝術創作和體驗。這種“模仿”不同于刻板的復制和粘貼,而是帶有藝術思維的活動,模仿的過程是汲取現實,創作藝術形象的過程。
電影創作者始終生存在現實世界之中,每個人電影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成長環境和生活背景,這些來源于現實世界的因素往往會成為電影藝術家創作時“模仿”的素材。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到:“藝術家應當全神貫注地看著現實世界,才能盡量逼真的模仿,而整個藝術就在于正確與完全的模仿。”現實世界是藝術創作的本源,電影藝術家通過對現實世界敏銳地觀察和捕捉,將它們進行“模仿”后投射到大銀幕之上,完成電影藝術的創作。
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的賈樟柯,其大部分作品將地點設置在其故鄉:山西汾陽,從處女作《小武》開始,我們看到的是汾陽縣城里小人物的心路歷程,《小武》也帶有著賈樟柯的自傳性質,賈樟柯通過對其成長環境的記憶,將其電影創作融入了大量的個人情感和成長烙印,即一種現實的模仿,這種現實是來源于藝術家自身的現實,這種模仿在電影里往往真實可感,通過對現實不帶修飾地記錄,弱化戲劇化處理的方式而帶來真實感受。
賈樟柯通過對汾陽不加雕飾地呈現,這種近乎復制的“模仿”形成了其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用個人影像書寫時代記憶。我們所看到的汾陽不再是一座小小的縣城,而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投影,從這個投影里我們看到了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變化,甚至是對周圍世界的理解。例如《小武》之中,賈樟柯用小武這一小偷形象模仿出了那個時代下千千萬萬失去了理想和愛情,孤注一擲卻又迷茫不已的青年人。觀看《小武》時我們可以明顯發現賈樟柯對汾陽縣城有意識地描寫和還原,甚至通過一些具有時代感的道具和場景進行對時代記憶的喚醒,例如小武身上松垮的西裝,和梅梅相識的歌廳,楊鈺瑩的歌曲,大澡堂,老式公交車等。
人類的精神世界始終是神秘莫測的,心理體驗和感受是電影藝術得以誕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影像的觀看而產生的心理作用便是電影藝術得以完整的途徑。正因為電影藝術和人類精神世界有著互相映射的關系,不僅僅是電影研究中有精神分析的手段,電影本身也一直對人類隱秘的內心世界進行窺探和表達,藝術家通過技術手段和戲劇化處理用電影將人類精神世界的狀態呈現出來,即對精神世界的模仿。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的作品對于人類精神世界,尤其是內心的幽暗面經常加以探討。其代表作《野草莓》中講述了一位老教授去領取榮譽學位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博格曼通過象征,隱喻等手段表達了老教授對一生的反思和對逝去年華的追憶,片中時常出現疊化鏡頭,將現實與幻想交織,并大膽運用意象來剖析老教授的內心世界。
人類的精神世界通過文字的闡釋有時會晦澀難懂,但在電影中它的闡釋便具有多種可能性,電影藝術以影像形式呈現,對于精神世界的表達便具有具象化特征,對意象的解讀來轉而思考人類內心世界不可知的部分,對精神世界的模仿不僅是普世地去描繪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更是藝術家精神世界的模仿,不同的電影導演所創作的電影影像從電影語言到電影內涵都帶有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表達,這種情感表達來源于精神世界,也由精神世界所決定。
電影可看作是對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有意識的“模仿”,在這種模仿之中,不僅是將現實和虛幻相互架構,更是影像與實際的相互作用。通過對現實的模仿,電影藝術成為現實的藝術化再現工具;對精神的模仿,電影成為幻象的具象化手段。這種帶有藝術思維的創造性模仿,一方面使得電影藝術的內容表達得以完善,一方面促進了電影藝術家藝術風格的形成。模仿的過程是藝術家與現實世界交互的過程,它已不單單是記錄的手段,而是建立新的電影語言的途徑。
[1][德]瓦爾特·本雅明著.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4]彭吉象.影視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
劉凡(1994-),男,漢族,安徽馬鞍山人,在讀研究生,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電影學與影視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