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輝 梁海燕 劉佳琳 魯 君 余承鐘
從多元智能理論角度解析BP制辯論作用下的綜合英語學習模式的構建
鄒 輝 梁海燕 劉佳琳 魯 君 余承鐘
BP制辯論是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辯論賽制。本文分析了在綜合英語學習中合理使用它,可以有效地建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綜合英語學習模式。
BP制 綜合英語
2010年,經過大規模的賽前培訓,“外研社杯”采用“英國議會辯論制”(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亦即 BP 賽制)這一世界最先進的賽制。至此,比賽的賽制和日程安排與“辯論界的奧林匹克”——世界大學生辯論賽制度接軌,真正實現了國際化。與傳統辯論不同,議會制英語辯論主張即興演講與即興爭論的完美結合。對于議會制英語辯論賽而言,主辦方一般只提前15-20分鐘公布辯題,而且在每一輪循環賽中使用不同的辯題,此外,議會制英語辯論一般只賦予正方充分的定義權和議題轉化權,而反方只有反駁權,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筆者認為,BP制辯論對于急需改革的綜合英語學習模式、建構“以學生中心”的新的學習體系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綜合英語課是一門綜合英語技能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綜合英語課通常貫穿于前四個學期,在每周學時數為14-15的一二年級,綜合英語在各高校每周就占到了6-8學時,可見各高校對綜合英語的重視程度。然而,長期以來,英語專業的綜合英語課學習陷入了一個怪圈:這門授課時間最長、課時最多最重的核心課,本身卻目的性不明,信息量低,思想性差,授課單調,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主要放在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上面,卻忽視了教材內容和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注重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涵,綜合素質難以提高。而學生也將綜合英語當做一門與地理、物理一樣的課程來學,一切以通過TEM4和TEM8為最終目的。其實,歸根結底,這種局面的形成,與長期以來,綜合英語課一直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么,在新形勢下對其進行學習模式改革就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定義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造的能力。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評價”的理念,擴展了學生學習評估的基礎;他主張“情景化”評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評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對傳統的“一元智能”觀的強有力挑戰,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加德納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他認為,人的智力應該是一個量度他的解題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標。根據這個定義,他在《心智的架構》(Frames of Mind,Gardner, 1983)這本書里提出,人類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個范疇(后來增加至八個)。另外,有其它學者從內省智能分拆出“靈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這九個范疇的內容如下:
(1)語言智能:這種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聽說讀寫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的能力。
(2)邏輯數學智能:他們學習時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喜歡提出問題并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
(3)空間智能:空間智能強調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借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較強。
(4)肢體運作智能: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5)音樂智能: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
(6)人際智能: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及其關系,以及與人交往能力,包括組織能力,協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際聯系。
(7)內省智能:這種智能主要是指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正確把握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把握自己的情緒、意向、動機、欲望,對自己的生活有規劃,能自尊、自律,會吸收他人的長處。
(8)自然探索智能: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它自然環境(如云和石頭)的能力。
(9)存在智能:人們表現出的對生命、死亡和終極現實提出問題,并思考這些問題的傾向性。
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我們構建綜合英語的自主學習模式必產生深遠的影響,它是建立形成新的綜合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堅實的理論基礎。
BP 制是 British Parliamentary(英國議會制)的簡稱,是仿照英國議會開會議事模式而設計的一系列辯論賽規則的總稱,是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廣泛的辯論規則,世界大學生辯論賽WUDC及中國辯論公開賽China Open均使用此規則。常見的BP制是四隊議會制辯論,每場比賽分正反雙方,設“正方上院”、“正方下院”、“反方上院”、“反方下院”四隊,每隊兩人,故可概括為“兩方、四隊、八人”。勝負評判為排序制,即根據各隊表現在四隊中排出1、2、3、4名,勝負不以正反方而論,即完全可以出現正方上院第一名而正方下院第四名的情況。
BP制的競賽程序可簡單描述為“角色扮演”+“交替演講”,每位辯手均擁有一個議員角色,均擁有7分鐘左右(不同賽事時長不一)發言時長,正反方從上到下交替發言,沒有自由辯論等任何快速交替發言環節。
BP制 有 一 種 特 殊 的“ 質 詢” 規 則:Point of Information (“PoI”)。PoI允許對方辯手在“非保護時間”(每人發言時間中除開第一分鐘和最后一分鐘之外的所有時間)示意要求提問,經發言者允許后向發言者提問質詢。質詢者提問時間計入發言者時長,故針對PoI,發言者有權決定是否接受、何時接受、如何回答等事宜。
競賽組織:一般采取賽前15分鐘公布辯題、公布各隊所處“賽位”(角色)。辯題又稱“動議”Motion,一般以“本院認為……”This House……的句式給出。
評判方式:比賽結束后評委閉門商議產生排序結論,其后由主評當場宣布結果并解釋評判理由。
英語學習中應用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研究、分析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聽、說、讀、寫,甚至是譯的能力。因此,在綜合英語學習中引入BP制辯論,可以改進傳統的學習模式,建構一個良好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學習模式。
1、實施BP制辯論,建構良好的語言使用氛圍
英語是一門實踐課,語言技能的獲得是通過實踐操練得來的。多元智能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知識的獲取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多元智能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把“情境”、“協作”、“會話”、“意義構建”作為學習的四大要素。強調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使學習者真正進入學習的真實情境,通過學習者的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搜索與分析研究,提出問題和設想并進行驗證,發現規律以及對某些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而BP制辯論在這方面恰恰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有效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辯論過程強調辯論者運用語言和文字向他人進行表述,讓每個辯論者的思維、智慧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從而實現意義建構的最終目標——對學習內容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將BP制引入課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英語學習模式,正是以多元智能學習理論為指導,建立良好的語言使用氛圍,采用交際學習法,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熟練運用語言的目的。
2、實施BP制辯論,建構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更好地與社會接軌
隨著全球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開始從地區、國家擴展到不同大陸乃至全球。與此相適應,在綜合英語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已被融入學習的目標之中。為了充分利用中國和西方外語學習的優勢,有必要探求一條能將交際學習融入傳統學習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發展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而辯論則正好滿足這個要求。學生在準備辯論期間,需要不斷地調查、研究、比較、思考。學生也許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需要知道到哪里才能尋找到答案,而這個尋找準備的過程也會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既是學生本身的迫切愿望,也是社會發展對每一個英語學習者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在綜合英語課程中大量加入BP制辯論練習,學生接觸到了除專業知識以外的大量的信息,感覺視野廣了,思路寬了。BP制辯題涉及面非常廣泛,并且有一定的難度。如:THW deny drug-addicts access to social benefits;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not give aids to NK before NK ends its nuclear projects… 辯題要求學生平時對于各方面知識都有所涉獵和積累,對任何話題都能滔滔不絕地談上至少半小時。英語學習不只是加強學生在日常交際中的能力,還要能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讓學生多從書籍和網絡中獲得課外知識,學生的知識面自然大大擴寬,更加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3、實施BP制辯論,建構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BP制辯論不僅僅是個人才能的展示,一個人的思維再敏捷,知識面再廣泛,口齒再伶俐,如果沒有團隊合作的精神也很難帶領整支隊伍取得驕人的戰績。在辯論訓練中,教師始終強調隊友彼此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支持。團隊合作不僅僅能體現在隊友之間的相互支持,更表現在在緊急情況下不言自明的默契上面。在隊友出現失誤甚至是錯誤時,不能表現出絲毫的無奈和怨恨,而是應當及時地想出策略彌補,通過這樣隊友之間齊心協力,才能達到共同的目標。這樣,在綜合英語課堂上通過辯論的訓練,無形之中會增加學生的相互配合和默契,建構一個和諧上進的課堂。
BP制辯論確實給人啟迪,把辯論賽引進綜合英語課堂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能給學生以施展才能的機會。在這過程中,學生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切實地提高了英語水平。總之,把辯論賽應用到綜合英語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對于培養全方位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這與多元智能的學習原則是完全一致的。
[1]Kay,Sue.Practical Debat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靳文秀.淺析高校英語學習與交際能力的培養[J].才智,2008(8).
[3]支莉.以交際為目的的大學英語口語學習方法的改革[J].成功(教育),2008(1).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本文系長沙理工大學2017年度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從多元智能理論角度解析BP制辯論作用下的綜合英語學習模式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