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俠
我執拗地認為,城里的夜空沒有月亮。
城市的夜晚,我見到最多的光是燈光,車燈、路燈、街邊店鋪里的霓虹燈、住宅樓里罩在窗戶中的燈……形形色色,光彩奪目,將城市的夜晚映得恍如白晝。半夜起來,不用開燈,便能在家里的角角落落穿梭自如,房間的大致布置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給我一種錯覺,每一座城市都是不夜之城。在這樣沒有夜晚的城市里,月亮在何處棲身呢?
大多數的時間里,我都像一只疲憊的鴕鳥,奔波在上班和回家的路上。時間永遠不夠用,事情永遠做不完,我甚至很少有時間能停下來,靜靜地仰望天空。月亮,便在忙碌中日漸與我疏遠,變得陌生起來。只有偶爾的幾次,晚上透過高樓的縫隙看到一輪小小的月亮,遠遠地、模糊地掛在灰白的天空中,有些搖搖欲墜,城市的華燈將它的光遮得所剩無幾,皎潔、明亮、如水、如銀這些詞語此時已經不能與它匹配。它顯得那么黯淡,像一枚死氣沉沉的白色印章,像失去水分的花朵,又像美女的病容。我突然無比強烈地懷念起故鄉的月亮。
每個有月亮的夜晚,故鄉的小院便浸潤在一片如水如銀的月華之中。靛藍的天空如洗過一樣純凈,那個明晃晃的大玉盤就那樣近地懸在我們頭上,抬頭仿佛可以看到月里的桂花樹,想那吳剛每日里揮動斧頭,不會驚擾了月宮里的嫦娥仙子么?雞鴨歸籠,牛羊回棚,村莊睡著了,四周一片沉靜,一片黑暗。只有一些愛月的人不肯睡,帶著勞作一天的倦意,坐在月下看月,拉家常。風輕輕的,不時有隱隱的草木香送來。人們看著周圍的山影、樹影、花影,整個世界都落在踏實的黑暗里。只有月亮的光,像一只巨大的寶瓶,突然破開了口,那乍瀉的銀光收都收不住,就這樣漫天漫地涌過來,送給夜一個驚艷的夢。
有過這樣鮮明的對比之后,我就不再看城市的月亮,它在我的心里已經失掉了魅力。況且,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城市的夜晚沒有月亮,那樣的月亮還擔得起這樣一個美麗的名字么?所以一直以來,我就繼續渾渾噩噩只顧低頭趕路,不再抬頭看天。直到那一天,我才突然發現,城里的月光也可以很美。
那是一個月夜,我帶著女兒晚歸,走在一條空曠的街道,四周的樓層都很低,我和女兒的影子映在地上,像在水中泳動,而我們的身體籠在一片光暈里。這不是燈光,不是那種昏黃的光,而是如水一般清澈通透的光。那么,是月光?抬頭,一輪圓月明晃晃地懸在頭頂,玉盤一樣潤澤,華光瀉落,整個世界仿佛如水般空明,天空也不像平日那樣局促,也竟然泛著微微的碧藍。恍然間,我仿佛回到了故鄉的月夜,城里的月光,竟然也可以這樣美!
據說當年蘇軾和佛印禪師在一起聊天,互問彼此在對方眼中的形象。佛印說蘇軾像佛,蘇軾則說佛印像牛糞。蘇軾自鳴得意,蘇小妹卻道:“佛家參禪講究見心見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佛印看你像佛,說明他心中有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我不懂禪,卻很喜歡這個故事。是的,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我之所以會認為城里沒有月亮,那是因為我的心靈蒙上了厚厚的塵埃,不夠純凈澄澈,所以才會看不見那么美的月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