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吳如濤 陶輝
創新自媒體社交平臺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話語研究
文/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吳如濤 陶輝
自媒體作為一種低門檻、普泛化的社交平臺,其獨特的話語形式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追捧,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日俱增。本文在詳細闡述加強自媒體社交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自媒體話語的獨特特征,提出切實可行的自媒體平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之法,以便于高校占領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塊新陣地。
自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
作為一種新型的社交工具,自媒體早已深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其獨特的話語在非自媒體語境中也時常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塊新高地,就必須研究和掌握自媒體平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使用方式,對話語創新的研究顯得意義重大。
首先,當前是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重要奮斗期和攻堅期,作為國家大力培養的當代大學生,必將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所以現實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渠道宣傳好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讓當代大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能跟上黨在新時期的新步伐。在各種宣傳渠道中,自媒體由于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遍性,其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要想使用好自媒體社交平臺,就必須研究其話語特征,以便創新自媒體社交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
其次,意識形態上面臨全球多元文化的沖擊,西方推行的所謂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在新興的自媒體上大量出現,對我國大學生的政治思想造成了巨大沖擊,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自媒體上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最后,自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技術,對大學生的影響全面而深刻,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是一次巨大的機遇,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但其用語又有其獨有特點,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以適應其語境。
(一)自媒體話語簡短。自媒體話語一般比較簡短,很少長篇大論,多數情況下往往是一張圖片配上幾行字,如果分享的信息中有文章,往往先用幾句話介紹這篇文章,再加一個文章的連接。這樣讀者瀏覽的速度會加快,瀏覽的信息量會增多;反之,如果分享的信息吸引力不足,則很難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自媒體話語活潑。話語活潑、時代感強、富有青春氣息是自媒體話語的又一大特點。自媒體話語在語法的使用上常常不嚴謹,甚至有意根據一些特定情景制造一些錯別字,而這樣的使用話語方式,往往受到人們的喜歡,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比如說“有木有”“殺馬特”,不經常使用自媒體的人,看到自媒體上的一些用語可能感覺不適應。
(三)自媒體話語表現形式豐富。自媒體話語表現形式多樣,自媒體上可以上傳文字,也可以上傳圖片、音頻和視頻。在自媒體上分享的好內容,往往是綜合運用兩種或者更多形式,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十分有趣,不會讓人感到枯燥和乏味,這也是人們喜歡關注自媒體各種朋友圈的原因之一。
(一)言簡意賅,富有概括性。自媒體話語講究言簡意賅,用最短、最精練的話把意思表達清楚,話語要有概括性。不少自媒體社交平臺對表達的內容直接設置一個字數上限,強制性地要求使用者講短話、實話。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媒體社交平臺上要想發揮出作用,就必須適應其特點,多講短話、實話,追求言盡意止。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簡約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用在自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語境上十分恰當。用最短的話語,把想表達的道理說明白,這是真功夫;復雜問題簡單化,看似只言片語,卻能擲地有聲,三五十字就能打動大學生。
(二)青春活潑,富有時代感。自媒體話語講究青春活潑,朝氣十足,具有這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坝H”“有木有”“殺馬特”等就是自媒體時代的話語,看似不講語法、亂造詞匯,不讓語文老師喜歡,但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中,卻可以拉近和大學生的距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接受度。但也要注意,雖不能拿著一張“舊船票”,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在主要內容上,該嚴肅時必須得嚴肅。
(三)圖文并茂,富有渲染力。自媒體的使用簡單方便,不僅可以發文字,還可以發照片、視頻。在自媒體社交平臺上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斷豐富宣傳形式,更要圖文并茂——既要有文字,也得有圖片、視頻和音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讀者喜好,認真編排。這樣的教育形式,才更具有感染力;這樣的教育內容,才更能引起大學生的共鳴。
話語在不同的語境下,都有其獨特的運用特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自媒體社交平臺上要不斷創新,以便適應其獨特的語境,這樣才能提高話語受眾的接受度,從而提高自媒體社交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吳瓊,劉珞珞.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述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30-33.
[2]何理.接受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有限性分析[J].學術論壇,2010(11):28-30.
[3]畢紅梅,付林溪.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換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12-15.
[4]郭毅然.交往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轉變的根基[J].探索,2007(5):89-92.
[5]孫麗蘇.論有效性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重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