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合肥都市圈八大合作加快一體化
■I 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加快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依托中科大先研院等創新平臺開放共享,爭取國家更多創新項目向都市圈傾斜。
完善領導互訪制度,健全都市圈黨政領導協商決策、常務副市長協調推進、主管部門執行落實三級運作機制。
編制合淮、合六、合桐安工業走廊產業規劃,深化合肥與各市園區共建。
——合肥市長 凌云
主動承接配套合肥制造業,加強產業規劃布局等對接,重點推進合六工業走廊建設,謀劃建設合六現代產業園、鐵路物流園,加快建設合肥高新區霍邱現代產業園、舒城包河現代產業園。深入推進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實施,爭取國家層面全面開展大別山區綜合性生態補償。
——六安市市長 畢小彬
圍繞打造“1小時通勤圈”,重點推進軌道交通、快速公路和水運項目建設。認真落實都市圈環境聯防合作專題框架協議,突出大氣和水,加大環境保護治理合作力度,創建綠色都市圈。
——滁州市市長 張祥安
針對企業的技術需求,各市將牽線搭橋,聯系相關的科研院所及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并鼓勵和支持各市所在地院所、企業圍繞各自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科技成果異地產業化。
建立聯席機制,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多領域、多層次開展研討會,把脈行業走向,促進共同發展。
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臺,開展交流與合作。
各市將建立聯合監測和預警機制,開展跨界河流交界斷面聯合監測,共享環境監測信息;
建立會商機制,開展跨行政區域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聯合會商制度,開展跨行政區信訪調處協商處理;
建立聯合執法和交叉執法機制,共同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共同應對區域突發性生態環境問題;
加快機動車環保檢驗在線監控,實施統一的簡易工況法檢測車輛。
推進合肥都市圈智慧旅游建設,實現旅游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號的相互鏈接、關注,利用新媒體強化旅游信息互動宣傳。
聯合開展主要客源市場旅行商、媒體采風踩線活動,推動重點旅游景區對圈內市民門票優惠活動,開展合肥都市圈市民互游。
200 6年10月,安徽省第八黨代會首次提出“合肥經濟圈”,省會經濟圈概念首次出現。歷經1 1年,合肥都市圈越來越大,淮南、六安、滁州、蕪湖、馬鞍山、桐城均加入合肥都市圈。2017年是合肥經濟圈向合肥都市圈戰略升級穩步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特別是合肥都市圈戰略新定位為安徽乃至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極、長江三角洲面向中西部的重要門戶、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今年4月2 3日,在合肥都市圈城市黨政領導第八次會商會上,七市一口氣簽署了八個框架協議,將在科技、旅游、、基地。探索建立跨區系建設協同機制,構建標準循環共用體系。利用自建或第三方電商平臺,組織圈內各地電商,聯合開展網絡促銷活動,不斷擴大各市特色產品網上銷售份額,培育電商品牌。
環境保護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推出一系列大動作。
各市根據工作需要,互派一批優秀干部掛職,掛職人數及對象由各市協商,掛職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創建人才需求共享機制,推動人才需求實現聯合發布、優秀人才信息實現互通共享。
有效整合各市優勢出口產業,促進科學分工合作,加快形成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效應,合力打造出口基地(集群)。
圈內城市將加快發展機器人系統集成等核心零部件,建成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加快推進合六工業走廊、合淮工業走廊等核心發展帶建設,打造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平臺。
積極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區域產業集聚、推進重大項目綠色轉移。對大型跨區域盈利性生產性項目,引導采取聯合共建、股份制運作等方式建設,探索研究產業基金等。
合作共建蔬菜發展基地,保障城市供應,逐步擴大共建區域和共建項目。
加強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在區域內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
統籌推進公路、水路建設,在公共交通、治理超限運輸等方面協同配合,不斷加快交通運輸領域互聯互通步伐,提高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推動圈內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
研究制定合肥都市圈產業合作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編制主導產業重點企業名錄和重點產品鏈名錄,建設協同合作、分工錯位的現代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體系,以合肥為中心,打造合淮、合滁寧、合蕪馬、合六等產業發展帶,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
——淮南市常務副市長 袁方
加強產業規劃,立足各自特色,實行錯位發展,最大程度避免產業同構、同質競爭,共同構建區域現代產業體系。
——蕪湖市常務副市長 馮克金
重點發展智能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數控機床、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等產業;積極瞄準合肥主導產業布局,做好上下游產業配套,謀劃建設含山家電、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
——馬鞍山市常務副市長 周善武
圍繞重點產業發展,聯合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和項目目錄,共同促進圈內各市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以合肥市為主,搭建圈內產業合作平臺,推動企業與合肥主導產業的對接互動、錯位發展。
——桐城市市長 陸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