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
■ 站在新時代發展的新高度,深刻把握中國的基本國情,敏銳地洞察社會主要矛盾已然發生的深刻變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所作出新判斷,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積極回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判斷,是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邏輯起點,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新升華,體現了我們黨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政治智慧和理論勇氣,為地方黨委、政府謀劃新時代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北京日報》近日發表評論認為,“11·18”火災,正是以一種慘烈的方式,加深著我們對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認識,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認識。
★11月27日,廣東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要求,深入研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
★最近,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指出,要解決好市場主體發展、產業發展、區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 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本文重要信源】
1.冷溶:正確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2.王偉光:科學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3.韓保江: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及其現實意義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矛盾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和判斷是與時俱進不斷深化的。從黨的八大提出“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再到黨的十九大闡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重大變化,深刻揭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為準確把握新時代的發展新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實踐遵循。
正確判斷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落后的社會生產”的提法已不能真實反映我國發展的現狀。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再講“落后的社會生產”已經不符合實際。另一方面,只講“物質文化需要”已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特別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的要求日益增長,并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在需要的領域和重心上已經超出原先物質文化的層次和范疇。
【決策看點】
●最近,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的小組討論中,李毅中常委認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包括三個重大的經濟結構性失衡。首先是實體經濟自身失衡。工業是2.0、3.0、4.0并存,在謀劃4.0、打造3.0、補齊2.0,同時還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和落后小礦山、小化工等。其次是實體經濟與金融失衡。去年全國貸款余額流向工業的僅占15%,新增貸款里流向工業的只有12%。第三是實體經濟與房地產失衡。全國貸款余額流向房地產的有25%,新增貸款房地產占45%。
【鏈 接】
我國農業發展存在7個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11月24—25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部黨組學習會上指出,目前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的7個突出的不平不充分問題,分別包括:農產品供給的數量和質量不平衡,農業的質量發展不充分;農業生產的規模與效益不平衡,農業的效益實現不充分;農業的生產與生態功能不平衡,農業的生態功能發揮不充分;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利用不平衡,農業國際市場和資源開拓不充分;各類主體發展不平衡,小農戶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不充分;城鄉居民收入不平衡,農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充分;城鄉資源配置不平衡,農民權益享受不充分。
資料來源:《農民日報》2017年11月27日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有過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重點論,及蘊含于其中的矛盾發展不平衡性思想。毛澤東完整提出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概念,并全面系統地論述中國近代以來的社會主要矛盾問題。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題和主要矛盾。當今中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準確把握成為執政黨必須面對的重大時代課題。只有精準把握時代主題和主要矛盾,才能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接地氣、真管用、利長遠。
準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準確理解和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證法。關于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既沒有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大的歷史過程,又實事求是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做每一項工作、做每一份努力都要抓住變化了的社會主要矛盾這個“牛鼻子”,清醒地認識各自的“變”與“不變”,并據此繪制路線圖、列出時間表,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與此同時,還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們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基準線和生命線,堅持發展這個硬道理,深化改革、勇于創新,為國家強盛、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
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基本規律。“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現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別是城鄉收入差距,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收入水平趕不上發展水平;地區之間同樣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特大城市的收入較高,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收入較低。“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尤其是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
值得強調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應該是一個整體,不宜把不平衡與不充分截然分開來。不充分是不平衡的客觀基礎,不平衡是不充分的客觀結果。我國當前的客觀實際是,經濟社會已經發展起來了,但發展又不夠充分,在不科學的發展理念、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束縛下,就會產生發展不平衡、加劇發展不平衡。比如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產生的基礎是農村生產力水平發展不充分,在整個社會資源過度向城市傾斜的制度安排下,引發和放大了城鄉發展不平衡,而不平衡又會反過來加劇不充分。由于發展不平衡,處于發展強勢一端的社會主體會過多占用發展資源,從而加劇處于發展弱勢一端的社會主體不充分乃至稀缺的感受。
【決策看點】
●近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指出,從現實出發,社保體系中的不平衡與不充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即有普惠性而公平性依然不足,有多種模式而統一性依然不足,有責任分擔機制而權責關系依然不清晰,有權利義務相結合原則而共建共享及個人責任承擔依然不足,有政府主導而市場及社會力量調動依然不足,有法定的基本保障而多層次依然不足,有現實保障能力而可持續性依然不足等。
【鏈 接】
上海普陀區專題調研排摸出39項“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最近,上海市普陀區開展專題調研,全面排摸區域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深入查找工作短板。首輪調研中,全區82個部門和單位共排摸出285條問題,又從中梳理出39項重點問題,主要包括: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財政收入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公共服務設施總體分布不平衡、服務能級不高;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城區環境品質有待提升;干部隊伍建設面臨服務群眾效能尚需提升、考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資料來源:上海市政府網站2017年11月19日
我們黨既是新的主要矛盾的揭示者,也是破解新矛盾的實踐者。破解不平衡不充分何處落筆,考驗地方決策者的決心和智慧。緊扣新矛盾理清新問題,要看清楚本地區的站位在哪里、節點在哪里,運行軌跡怎樣,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社會發展政策調整,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新發展。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東部地區要走在前列、干在前列,當好排頭兵。東部地區和一些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同西方發達國家差不多,2016年GDP總量前三的廣東、江蘇、山東三省占所有省份總和的近三分之一。但同時,東部地區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有的還比較典型。比如,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存在比較大的區域差距,11月27日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強調,要深入研究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找準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還不完善等方面的短板。破解的辦法是“三大抓手”,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同時深化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對口幫扶和產業共建。
圍繞最近北京“11·18”火災的各種反思,也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一次集中反映,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對城市“溫度”的討論等。正如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的,安全隱患不除,就是對人民群眾最大的不負責,就是嚴重失職。作為城市的“守夜人”,我們要敢于擔當,堅定有序推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但同時,專項整治要體現人文關懷,要講究方法,工作要做到家。要高度關注人的走向,人要隨產業走,不能跟著隱患走。11月29日《北京日報》以“從問題中加深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認識”為題發表評論認為,北京作為新興大國的首都,既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也有亟待整治的背街小巷;既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有亟待拆除的違法建筑;既有極為便利的生活條件,也有“大城市病”等現實煩惱……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對標,北京還有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由此看來,北京不僅要看“面子”,還要看“里子”,不僅看“正面”,還要看“背面”,多考慮增量設施的運行管理設計問題,多注重存量設施的安全運行難題,多考慮支脈、社區、小街小巷,解決小尺度管理難題。
補齊“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短板,中西部是主戰場,更是主力軍。不平衡不充分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既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又是一個改革問題,更是一個創新問題。思路不能窄,著眼點不能偏。要深刻認識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這個新表述講的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所以,必須做到“五個緊密”和“四個合拍”:緊密聯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的重點工作,緊密聯系當前黨領導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緊密聯系現階段我國社會矛盾全局,緊密聯系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緊密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期待。同時,要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合拍,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合拍,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要求合拍,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合拍。總的來說,發展的問題很重,但解決民生問題更迫切,如何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就更加具挑戰性,必須要清醒認識時代坐標和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