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夏圖書館 袁昕
淺談大數據信息化環境下圖書館服務工作
文/寧夏圖書館 袁昕
隨著數據生產要素化,數據科學不斷地被認知,數據科技不斷發展,數據價值不斷地被深度挖掘及應用。人們逐步由“I T時代”走向“D T時代”,用數據說話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和普遍。大數據信息化網絡環境,給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和數字化服務模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文章分析了目前大數據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出現的背景、服務對象的變化以及出現的一些問題,剖析了大數據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服務呈現的特征,進而提出具有實踐性的建議,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一些探索和思路。
圖書館;數字化管理;大數據信息網絡
(一)什么是大數據。大數據,或稱巨量信息、海量數據。是由數量龐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的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是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與應用模式,通過數據的精準提煉、集成分析、交互共享,形成的具有更精確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效和多樣化的智力資源、知識服務能力和信息資產。簡而言之,大數據要求管理者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累積用戶網絡行為數據,從這些紛繁復雜的數據中,快速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為精準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信息化大發展。隨著大數據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與應用為大規模的信息系統、圖書館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環境和條件。同時數據信息資源的崛起,使傳統圖書館服務模式面臨更新換代,也給圖書館自上而下發展空間帶來了新的契機。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生產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快速化、精準化,傳統圖書館要求讀者靜心閱讀的方式受到嚴重沖擊,促使傳統的機制、運作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新型服務模式應運而生。然而在這種新型模式下,根據信息資源、服務對象、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特點,迎合時代的需要,又要求在圖書館管理和服務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生成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數據,做好讀者網絡數字化、信息化服務工作。
(一)圖書借閱、讀者交流的隨時隨地性。傳統圖書館是以面對面的服務方式提供圖書借還、口頭咨詢等服務。融合大數據的信息化、數字化圖書館與之相比,讀者能在自己家中或者辦公室等任何場所查詢獲取圖書館數字信息,用戶不用親自去圖書館,不需辦理繁瑣的借閱手續,只要在智能終端查閱圖書館的大數據庫就可以了。在圖書查詢方面,大數據為讀者提供的檢索途徑更多、檢索速度更快、檢索的精確度更高。與此同時,大數據也為圖書管理員給圖書上架、修補圖書這樣繁瑣的工作提供了便利。因此,數字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服務方式更方便快捷,也更為人性化,使得讀者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服務,讀者交流分享的機會也變得更隨時更充分。
(二)信息數據的共享性。融合大數據后的圖書管理終端,可以更快捷地提取讀者的各項數據,在對讀者進行精準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為不同的讀者推送各自需要的圖書信息,避免了給讀者推送無用的垃圾信息,造成信息利用的不科學和低效率。同時在充分分析讀者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圖書采購。并且通過大數據終端提煉的讀者信息、圖書館信息以及各類社會信息,也可以為政府科教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信息基礎,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通過大數據信息的共享,做到了讀者、圖書館、政府、社會的信息共享、互通互聯。
(三)圖書數字化儲存。融合大數據鏈的數字化圖書館,可以將以前許多不能被借閱的珍本、善本等較為珍貴的資料也能以數字信息的形態展現在用戶面前,而且可以通過大數據鏈接VR技術,使得一些名人字畫可以更加生動地展現出來,讀者可以身臨其境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在版權保護許可范圍內,數字化文獻不需要復本,許多人可以在同一時間利用同一種文獻,而不存在“拒借”的問題。
(一)服務對象的變化。大數據時代的公共圖書館,由于其信息互聯互通的特點,使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用戶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用戶范圍,不僅僅是指真實到館的用戶,同時還包括了大量未到館的網絡用戶,并且即使是實際到館的用戶,其使用的也可能是數字化的終端。由于公共圖書館的大數據資源具有時時共享性,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不受束縛地進行數字化訪問。使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滿足其信息需求,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還可以獲得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和更加生動的體驗。這就意味著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用戶比以往大幅度增加,其需求也更加多樣化,用戶也更加復雜化。既包括生長在大數據時代的年輕人,也包括了對大數據接觸甚少的中老年用戶。既要求圖書館提供品質精美的紙質圖書,更要求圖書館提供方便快捷信息互通互聯的數字化服務。所以公共圖書館的各項服務也應該迎合時代的變化,又要顧及各類用戶。
(二)服務方式的變化。大數據時代的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將讀者與圖書緊密結合,將提供借閱場所與服務結合。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借閱圖書的地方,更是獲取信息、享受文化服務、深入探索文化的場所。這就要求圖書館能夠及時準確地獲知讀者的信息需求,了解讀者的文化現狀,熟知讀者的心里所想,需要我們想讀者所想,提供讀者所真正需要的服務。避免為讀者提供不需要的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所以就需要我們利用大數據帶來的信息效應,精確地定位讀者,準確地把握讀者,做一個讀者的知心伙伴。這樣才能夠更加知性地為讀者服務。
(一)注重收集讀者數據,運用讀者數據精確服務。對于讀者的陌生,究其根本就是對于讀者的不了解。不了解讀者的需求,不了解讀者的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因為不了解所以不能提供準確的服務,更不能想讀者所想,急讀者所急。從而導致了讀者對于圖書管理服務的不滿意。縱觀現代社會的各項服務,如淘寶、外賣等,可以精準地把握客戶,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客戶留下的數據信息,什么時候該向客戶推送什么樣的信息,用什么樣的方式推送,都做到了有把握、科學合理。作為現代社會的圖書館,承擔的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做讀者的知心大姐。真正地了解讀者,為讀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務。要對讀者做到心中有數。而這一切就要注重收集讀者留存的數據信息,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制定合理、科學、有效的服務標準和方法。
(二)數字化圖書館閱讀推廣。數字時代的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通過移動圖書館為用戶提供海量數字資源,建設特色數字資源庫,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閱讀到公共圖書館特別制作的各類電子圖書海量信息和圖書,更為重要的是電子圖書館,可以讓讀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習無所不在,無處不能。數字化的圖書館更是形象生動的代名詞,通過大數據,讓讀者與歷史連線,與人物對話,身臨其境。數字化圖書館通過對不同平臺的整合,將信息內容進行了有效拓展,用戶可以利用任何智能終端進入移動圖書館,讓學習移動起來,讓信息移動起來。隨時隨地對移動圖書館內的信息資源進行瀏覽、查詢、閱讀,滿足其信息需求。
[1]趙建梅.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圖書館論壇,2002(4).
[2]李南.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創新.圖書館論壇,2005(5).
[3]孫燕.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淺析.四川圖書館學報,2005(4).
[4]王悅.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芻議.圖書情報工作,2002(8).
[5]沈光寶.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理性思考.現代情報,2002(2).
[6]鄭曉川.圖書館數字化服務.NetworkWorld·網絡天地,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