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明
(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江蘇 蘇州 215000)
淺談文化館如何貼近群眾生活
周勤明
(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江蘇 蘇州 215000)
文化館的發展在近年取得了進步,但也有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如何健康良性的發展是文化館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不僅是從資金、人才以及學術知識普及教育等方面,還更要從文化館本身的制度和建設上進行更有現實意義的探索,使得文化館更加貼近群眾生活。
作為城市文化焦點之一的文化館應該樹立其對于一個城市而言的文化和學術形象,從文化傳播、藝術教育以及公共場所的概念上都應拓展其于一個城市的不同群體的互動關系,文化館的形象在一個城市的發散是能夠更好地履行其職責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建立一個文化館的社會影響力,不僅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在發展過程中明確其服務的意識,為群眾建立一個文化藝術的棲身之所。
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較多,形式豐富。如群眾文學活動、群眾美術活動、群眾舞蹈活動、群眾戲曲活動等。群眾文化活動在類型上有:展覽活動、表演活動、培訓活動、創作活動等。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穩定的,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時代文化特征,不同層次、年齡、知識結構的群體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文化館應掌握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特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文化館多以文化展覽、文化知識教育以及一些更為普及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群眾關系的維護,然而僅僅做到這樣也只是一種依賴于活動的即時性互動關系,更想促成長期的穩定的用戶關系,更多的是根據當代群眾文化的需求,培養群眾的文化習慣,也需要立足自身尋找大眾間的突破性群體。文化館有自身的辦館理念和文化追求,從最符合自身文化方向和學術追求的群眾出發,會很快得到興趣群眾的支持,這對于一個文化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文化館的工作重點就在本地區,從當地的政治、經濟以及人文條件出發,以客觀情況為依據,來策劃和開展各項群眾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是一項綜合工程,若是僅僅依靠文化館自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充分發揮文化館的主導作用時,還需努力克服人才、資金、設備的問題,積極整合文化資源,通過團結和調動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文化館對于城市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存在,而對于城市而言需要文化館帶來更多文化藝術的因素,更需要文化館來梳理和發掘本土的文化和藝術價值,當然文化館與城市中其他的博物館、美術館的功能不一樣,文化館需要對于本土文化的元素進行更為多元化的整合和創新,一個包容的文化館必然是打造一個輝煌的舞臺,能夠包容各類文化活動、各種文化形式、各個文化風格和元素來共同在文化館中呈現給群眾。當然這些包容自然也能將本土的一些傳統的、區域的元素融合進來,在不脫離城市公眾理念的同時,又能給予群眾一個嶄新的面貌。群眾在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生活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求知、求美,已經成為新的生活時尚。群眾已經不再滿足于一般的文學作品、文藝活動。因此,群眾對于文化館所策劃的活動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館在策劃群眾文化活動時,應樹立精品意識,在不斷實踐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擁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這也是文化館貼近群眾生活的一大重要特征。
文化館不僅要為少兒和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務,也要為青年人提供合適的服務。文化館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提供文化供給,提供一些青年人真正需要的文化活動。互聯網對文化館的沖擊是巨大的,應順應時代的要求,通過互聯網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水平,構架互聯網和群眾文化需求之間的平衡。文化館若想吸引青年人,互聯網是必要的手段,而目前互聯網的大多使用群體是青年人。在網絡平臺上,文化館與其他機構都是平等的,要以群眾文化需求為落腳點,積極探索體質機制的創新,積極利用互聯網創新服務。而互聯網也解決各級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分散的問題,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使用互聯網可以更好地整合資源從而為群眾服務,同時也解決了自上而下的供給模式中不能有效的針對群眾文化需求的問題。文化館建立一個相對聯系密切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此來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發展和互聯網發展都處在一個探索階段,應順應創新趨勢,力行實踐探索。在工作中遇到問題,不僅要思考,也要動手去實踐,為貼近群眾生活而探索新的服務方式。
公共文化不僅可以滿足群眾的健身娛樂等一些傳統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滿足人們的公共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文化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文化活動建設,使文化能夠真正發揮引領全社會教育人民、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文化館應明確服務意識,履行工作職責。
文化館還應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健全文化志愿團隊,充分發揮文化服務資源優勢,推動全社會文化普及,推進文化惠民,普及提升群眾文化素養。文化館策劃的各項活動,應貼近群眾生活,應注重實用性與可持續性,要有用、管用、好用,同時應注重與全國平臺、本地特色、品牌服務、工作重點的結合,促進文化發展。
除了以上四點,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讓人們廣泛的參與進來,并參與到文化共享,決策事務中,形成一個區域文化生態圈,并且將弱勢群體文化需求的滿足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切入點,更廣泛貼近群眾生活。
如今文化館在我國的城市中更像是一個補充的存在,正在積極的、真正的融入城市,融入到群眾生活中。文化館的未來是光明的,大浪淘沙余下的高質量的文化館會更多地思考未來該前進的方向,并為群眾文化生活創造更多具有文化意味的價值。
F79.3
A
1672-5832(2017)10-0142-01
周勤明(1988.09-),男,漢族,蘇州人,助理館員,本科,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