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林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25)
壯錦藝術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新探索
周俊林
(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25)
壯錦是典型的南方少數民族藝術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四大名錦中唯一的少數民族織錦。從其圖案構成,色彩構成,織作工藝等都體現了壯族的審美意識,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和傳統的圖騰崇拜,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當今生活中,無論是任何一種傳統的工藝美術品都很難避免一個困境——傳統的藝術與現代都市生活的碰撞,我們面對的就是要在這種碰撞下如何將壯錦文化發展下去。
壯錦藝術;圖形;色彩;工藝;現代設計
要挖掘壯錦的文化藝術,首先要對壯錦進行一個發展歷史的了解。壯錦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先能見到的最早壯錦實物是廣西貴港羅泊灣漢墓出土的壯錦殘片。壯錦形成規模于唐宋時期而得到快速發展則是在明清時代,因此可斷定壯錦的發展是和中原文明的進程是有很大程度的聯系的。
壯錦的藝術核心價值體現在其圖形的設計與運用上。經歷千余年發展的壯錦在圖形的運用上現在有自成體系的幾個種類,通過整理歸納現在壯錦圖案紋樣構成的式樣大致有三種:第一,平紋上織二方連續和四方續的幾何紋,組成連綿的幾何圖案,顯得樸素明快。第二,以各種幾何紋為底,上飾動植物圖案,形成多層次的復合圖形,圖案清晰而有浮雕感。第三,用多種幾何紋大小結合,方圓穿插,編織成繁密而富于韻律感的復合幾何圖案,有嚴謹和諧之美。這些圖案大小結合、方圓搭配、協調合理、幾何線條勾連層次分明、繁而不亂、呈現出一種規整勻稱的韻味,使圖案整體組合的藝術裝飾效果極為鮮明突出。
“紅配綠,看不俗”是壯錦藝人對壯錦用色的高度概括和總結[1]。壯錦藝人一般不受大自然色彩的約束,用色大膽,不拘一格,以紅、藍、綠為基本色,其余為補色,喜歡將大自然豐富多彩的色調綜合概括,提煉、夸張、甚至變色等,以達到加強圖案裝飾的效果,使要表現的內容更加鮮明突出,整個畫面更加活潑靚麗。在一副壯錦或者一個圖案里,有時會采用四五種顏色,多者可達七八種,但是圖案整體看上去色彩層次分明繁而不亂、柔合而不濃艷。
發展文化藝術產業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文化課題,無論是傳承藝術傳統的造物智慧還是發揚藝術當今的文化創意,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探索,尤其注重挖掘傳統壯錦藝術中圖形與色彩所承載的民族習俗,情感,價值觀念和社會生活方式等[2]。圖形、色彩和工藝是壯錦藝術的靈魂,繼承和創新則是壯錦藝術的生命。傳承和發展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傳承是創新發展的源泉以及最終目的,而創新只是一種重要的手段。同時要準確把握壯錦民族藝術的形成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始終要在傳承的基礎上吸收各民族藝術之長,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壯錦藝術的創造設計能力,在保護傳承中創新使壯錦藝術循序漸進地發展下去。
通過調研傳統藝術,進一步認識到民族藝術有著幾千年不斷的文化脈絡和歷史沉淀,在祖國民族大家庭中形成了有形無形的文化傳承,就像一只被線牽引著的巨大風箏,被世代傳承的手工藝人和我們用手牽引著,其中豐富的歷史藝術文化積淀只要被我們激活將在現代設計的舞臺上發揮無窮的創造力[3]。
首先,圖形是壯錦藝術的核心價值所在,可以說壯錦上的圖形就是壯錦藝術“活的文字”。壯錦圖形始終根植于民族性,地域性中,而當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則要求我們對壯錦藝術紋樣有較深的認識和理解,亦需要我們對振興傳承壯錦藝術持有熱情。傳統的壯錦紋樣對于我們現代設計來說,是藝術設計創作的一個啟示點并可以引發無限的暢想。如果說圖形是壯錦藝術的核心價值所在,那么色彩運用就是壯錦藝術的“形像代表”,因為往往在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術品中,最能給人直接視覺上的感受就是色彩的運用與設計,因為一個民族傳統的色彩受其生活習俗和地域環境影響。
其次,壯錦藝術的現代設計在材料上我們可以用一些非傳統的材料來做現代設計的載體。在傳統的壯錦材料只是棉和麻兩大體系,現在我們可以將其材料綜合化、多樣化,可以選擇利用造型豐富、易于加工并且取材便捷的木材來做創意設計材料,效果既有天然的紋理裝飾,將壯錦的紋樣雕刻、拼接、或者鏤空在上面,最后又具有三維的立體效果。
現在將壯錦藝術運用于當代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系列設計”的概念來完成。將壯錦色彩設計進行系列分類設計,按年齡層次分類可以設計成兒童風格、青年人風格、老年人風格系列;按產品使用的場面可以分類設計成居家產品、酒店等公共場所使用品、文化創意產品系列;對于兒童風格的壯錦藝術設計在其顏色上可以采用一些純度較高的、對比比較強烈的明快色彩并且在同一個作品中所采用的色彩種類也相應地多一些;而青年風格的壯錦藝術設計品在色彩的運用上就盡量現代、優雅干脆一些,同時也可以在色彩的使用上變化豐富一些,但是在同一件作品中色彩的搭配不宜種類過多;至于老年人風格的壯錦色彩設計在色調上就可以單一大面積使用一些厚重、明度純度較低的色彩。在不同場合使用的產品設計中,居家產品根據不同的愛好可以設計淡雅色調類的、色彩對比強烈明快類的、亦可以設計傳統風格色調的、也可以設計現代簡約時尚的。在酒店等公共場所產品設計在色彩的運用上就可以大面積使用明亮簡潔、大方的色調,以給人一種大方得體、干凈明快的感覺。
在傳統民族藝術與現代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兼收并蓄取長補短的方法在保留傳統民族藝術文化的過程中引進和借鑒現代文明與設計文化,并逐漸縮小兩者之間的“文化鴻溝”[4]。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的影響推動下,現代設計發展的趨勢也日漸全球化,貫穿于傳統設計中的一些“規則”也漸漸被打碎,原本固定的地域文化符號現象也被解散,人們正在新世紀的里程中力求找到新的合理化的視覺空間。
[1] 忻城文史資料第九輯 《忻城壯錦》政協忻城縣委員會文史委編印2004
[2] 潘魯生 《手藝農村》 海天出版社2008
[3] 潘魯生 《手藝農村》 海天出版社2008
[4] 張繼東 《民族圖式》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J522.8
A
1672-5832(2017)10-0144-01
周俊林,研究生在讀,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