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泓宇
(云南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淺談中國教育的改革方向
鈕泓宇
(云南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中國教育的改革根本在于對高考制度的改革,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每個人都想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讓學生們能自由、快樂的學習,而不是為了成績,為了高考而學習。但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學生數量多的現狀,想要做到普及高等教育是非常困難的,況且對于寒門學子來說,高考可能是改變出身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了,我們不能否認高考制度的優勢,但是也無法忽視它的弊端,既然取消高考制度是無法實現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嘗試一下對考試模式的改革呢?比如一年多考,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計算最終成績,或者學校按照專業要求將學科進行分類,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考,避免一考定終身,這樣一來,學生的壓力會不會減輕呢?事實上,每年國家和地方也都進行了很多教育改革,但效果依然不夠理想,素質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學習成績依然是選拔人才的決定性因素;減輕學生負擔提倡了很多年,但課堂學習少了課后學生們的負擔反而更重;高考改革提倡了很多年,但改來改去它的核心還是一考定終身。我們悲哀的發現,雖然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卻鮮有顯著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的國家和政府下定決心實施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將改革落實到實處。
現如今,很多人對于職業技術學校都存在誤解,認為只有那些不具備學習能力,無法繼續在學校學習的學生才會去學一門技術,以此來謀生。事實也的確如此,現在的職業技術學校,越來越像培訓班,只負責收學費教技術,而對于學生素質的教育,卻少之又少,因此,這些學生也大都是藍領工人,在基層的工廠作業。但是,中國現在恰恰缺少的是高級技術工人,而職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要么技術水平不足,要么職業素養不夠,很難被國內高精尖項目吸收。現在我國的各種科研實驗室、工作組中實習、工作的大都是國內高等學府的畢業生,而這些學生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考上大學的只是少部分,而能進入高等學府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職業技術學校的投入力度,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方面能力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創新事業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持。同時,國家和政府要引導社會轉變對于職業技術學校的錯誤觀念,讓真正想學技術,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不需要礙于面子或者學歷而不愿意到技校學習,讓他們相信這里與普通高校沒有區別,這樣才能做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人才的多方面發展。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這不可否認理論是極其重要的,但理論又從哪里的來呢?理論是前人通過數以萬次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因此,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理論從實踐中來,最終又要回到實踐中去。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教育中也應該做到這一點,中國現在的填鴨式教育大都以理論為主,學生很少能得到實踐的機會,理科生還好,平時會有物理、化學實驗來把理論應用與實踐操作,但文科生就很難有走進實驗室的機會了。這樣一來,學到的知識得不到實踐,大部分學生甚至連實驗室都沒有進過,那么又怎么盼望著他們自己動手去發明創造呢?相比較而言,外國的學生卻從小就在實踐,國外沒有非常嚴謹意義上的課堂,而是大家圍坐在一起,談論自己的生活,學習,或是走進大自然,探索動植物的奧秘,亦或是走進實驗室,親眼見證各種物質之間神奇的化學反應。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可能在知識理論上,中國學生可以甩掉外國學生好遠,但是你會發現,外國學生的視野非常廣闊,不知道會比同齡的中國學生強了多少倍。大家可以想想看,死板的理論和開闊的視野,哪個對于培養創造力更有利?答案當然是后者。在中國,大學中的實踐條件可能是最好的,然而每年能夠有機會上大學的人卻不多,而那些具有奇思妙想的人可能多半都不習慣這種應試教育,往往都無法步入大學的殿堂,這種人才的流失非常令人惋惜,試想一下,如果國家和社會能夠重視這些雖然不是頂尖天才,但在某些領域表現出極大興趣的人,加以培養,那么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豈不是指日可待的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教育,然而近年來,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新聞頻頻傳出,許多家長不再信任幼兒園,也不愿意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樣一來,孩子學齡前教育的缺失必將對以后的學習造成影響。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第一,學齡前教師年齡整體偏低,這與我國人口現狀有很大的關系,孩子多教師少,有很多教師讀完中專就上崗了,甚至一部分人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教師自己都還是孩子,又怎么指望他們教好更小的孩子們呢?第二,教學資源不足,公立幼兒園數量少,門檻高,這就導致私立幼兒園興起,這些幼兒園大多為學生數量多,教師不足,可能一位老師要管理幾十名孩子,這就會發生老師無法顧及每一個孩子的現象,有些孩子就會受到忽視,無法得到好的照顧。因此,政府應該在學前教育方面加強管理,加大投入力度,使整個教育體系從源頭上保證穩定有序。
除此之外,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它更多的是注重對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質的培養,例如思想道德修養、個性的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情況等等,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培養人的自主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潛能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什么現在這么提倡素質教育?因為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出一個“完整的、健全的”人,先不說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學習成績怎樣,單單就思想道德素質這個方面而言,中國整體的國民素質水平就會得到顯著提高,而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我相信每年因為學習壓力大而猝死和自殺的學生數量就會明顯減少,而亟待提高的中國學生身體素質狀況也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實施了素質教育,學生們的學習就更自由,想象力,創造力就更豐富,當然這是要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實施的,如果到了初中或者是高中再實施自由的教育方式,可能學生們在小學就已經養成了固定的思維方式,那時候再想改變是非常困難的。同時,這種教育模式一旦形成就要成為一條完整的教育鏈,不能說一個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下一個階段又轉變成應試教育,那樣學生在這樣的反復交替中是很難適應的,到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此外,在教學制度評估方面也要進行改革,不斷淡化升學觀念和分數意識,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標準,減輕老師和學生們的負擔。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G521
A
1672-5832(2017)10-0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