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瑩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研究
趙雪瑩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因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等的不同,中美兩國高校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但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非常關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對比研究中美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汲取美國的相關經(jīng)驗,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行為都發(fā)生了變化,這就對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與此同時,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短暫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績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比較分析當代中美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異同,繼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同時借鑒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經(jīng)驗,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對比教育法,理論輸入法,說服教育法,批評與鼓勵教育法。對比教育法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之間存在著相互關系的事物或對同一事物不同發(fā)展階段進行對比的方法。理論輸入法是在專門的思政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理論輸入,指導規(guī)范學生行為的一種方法。說服教育法是讓受教育者先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育者再對其進行分析指正的一種方法。其中的討論,說服教育是比較常用的,這一方法適應于青少年在叛逆時期的特點,可以有效避免過激教育而產生不良的效果。批評與鼓勵教育法是鼓勵受教育者在正確目標上繼續(xù)努力,或者批評受教育者不正確的思想動向使其也向正確目標而努力的方法。
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宗教教育法,公民意識法,社會實踐法,價值澄清法。宗教教育法主要分為對宗教教義進行講授和進行宗教運動兩個方面,通過宗教來同一民族意識,以此來引起美國高校大學生的精神共鳴。公民意識法是旨在增強美國人的公民意識的一種方法,對美國公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會實踐法是通過指導受教育者實踐,從而促使受教育者明白事理而進行自身發(fā)展的一種方法。價值澄清法就是通過學校活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
首先,中美兩國高校都重視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在我國高校校園中,有著許多校園活動,如運動會,軍訓,各類晚會,學術講座,志愿者活動等。在美國的高校校園里也同樣存在這些活動,注重學生的社會參與,使學生們能夠了解當前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并參與進去。由此可見,雖然中美兩國在教育方式的采用上有很多不同,但其本質目的都是為了能更好的維護自身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
其次,中美兩國高校都注重應用灌輸?shù)慕逃椒āV袊咝P@里有專門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與道德教育,而在美國,雖然沒有過多的設置專門的課程,但卻注重讓老師將專業(yè)知識與道德培養(yǎng)結合起來,在專業(yè)課堂上滲透道德培養(yǎng),從歷史,社會和倫理三個方面來學習自己的專業(yè)課程。
首先,雖然中美兩國都傾向于對受教育者進行理論灌輸,但中國高校的思政課程是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是顯性教育的一種主要方式,而在美國的高校,沒有專門同一的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手段是多樣化的,對學生的教育也偏向于間接滲透的隱性教育。
其次,中美兩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滲入滲出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專業(yè)課的傳授上,美國不僅在人文學科中滲入思想政治的內容,而且在天然學科中同樣滲入,在開展活動上,美國高校比較注重家庭與社會的作用,而在中國,則是由專門的機構組織社會實踐,軍訓,志愿者服務,勤工儉學等都是很好的代表。
最后,我國是一個無神論的國度,一貫主張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宗教相分離,而美國是一個有神論的國家,美國的政治道德教育帶有十分濃厚的宗教色采,因此美國高校并不禁止學生進行宗教活動,甚至是站在倡導的立場上,以至于美國政府更好地操縱宗教來強化自己的統(tǒng)治。
4.1 加強方法的民主。美國高校提倡的是一種開放式和發(fā)展式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比較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卻是以灌輸?shù)姆绞脚囵B(yǎng)學生,以教師的主導權威壓制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因此,應采用互動教學方式,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xiàn)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實現(xiàn)個性的發(fā)展與完善。
4.2 深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增強教育的滲透性。美國通過宗教對高校學生進行基督教文化的熏陶,而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我們也可以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學校也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樹立良好的校風,發(fā)掘班級文化,社團文化等資源,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向學生滲透德育內容。
4.3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鼓勵社會實踐。我國的社會實踐只注重進行理論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強制灌輸,使得教育脫離實際,教育方法也缺乏實踐性與操作性,而美國的社會實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國應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立體化,滲透到能夠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更加廣泛與豐富。
[1] 巫陽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2
[2] 王悅.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比較研究[D].北京:中國地址大學,2010
[3] 巫陽朔.中美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與發(fā)展[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3)
[4] 陳立思.當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5] 范俊玉.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2(2)
G641
A
1672-5832(2017)10-0219-01
趙雪瑩(1995-),女,漢族,河南商丘人,法學碩士在讀,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