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瑩
(浙江海寧鹽官鎮安瀾幼兒園 浙江 海寧 314411)
從小處做起,喚起幼兒的安全意識
施 瑩
(浙江海寧鹽官鎮安瀾幼兒園 浙江 海寧 314411)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時刻牽動著父母、老師和許多人的心。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常常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對突發事件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習保護自己。
幼兒;良好常規;安全意識
孩子們進入大班后,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隨之而來的是一處處明顯的和隱藏的安全隱患:有的孩子在排隊喝水時故意擠來擠去,有的孩子離開座位后,一直都不記得把小椅子塞進桌子底下,有的孩子在上下樓梯時“兩步并作一步”地走……這些情況處處都隱藏著安全隱患,時時讓我提心吊膽。我不禁思考:怎樣才能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讓他們自覺地遵守常規,遠離危險呢?
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2.1 班級容量的增加。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與普及,幼兒園的入園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班容量大的班級的常規管理抓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我們班的孩子在進入大班以后就上升到了44人,人數的增加,給老師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老師在進行常規管理的時候常常會顧此失彼——管了喝水的,管不了洗手的。活動室內,存在著諸多的安全盲區,讓老師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孩子天性造成的因素。幼兒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好探索,什么都想動一動、摸一摸,但他們的生活經驗少,閱歷淺在活動中無力預測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的危險性,因此,事故常常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在安全教育的言語指令方式中,教師使用直接命令較多,其次為催促,解釋說明較少。有的老師依然將安全看作是教師教育,幼兒服從的模式。在一日生活中總是強調幼兒不準這樣做,不準那樣做。幼兒雖然聽了,但不理解為什么老師不準我這樣那樣。基于幼兒的好奇心理,他們總是容易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每天呆在活動室里,走廊就成了他們好奇的對象,去走廊上展示繪畫作品時,孩子們總是喜歡在外面逗留,有的因為個矮,會忍不住把腳踩上欄桿,想讓自己高一點,好看到外面的世界。
2.3 家長的不配合。幼兒在園一天,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游戲,所以幼兒在園的一天輕松地度過了,而幼兒一旦離園,在家長的呵護下,往往會忘記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在園時,老師一再強調,上下樓梯要按秩序,不跑不跳,但離園時,由家長帶著孩子時孩子們就有點“為所欲為”了,在樓梯上跑,“兩步并作一步”地走樓梯,把老師所不允許的事都做全了。
3.1 安全的環境陪伴幼兒成長。《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創設安全的生活環境,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常見的安全標志,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可能遇到的危險和傷害。如:我們在班內的飲水機及電源開關、插座上張貼了禁止觸摸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在活動區安全角,擺上了救護車、救火車、警車、固定電話、手機模型等;貼上了安全圖、110、120、119標記。把藥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兒夠不到的地方。
3.2 培養良好常規,增強安全意識,遠離危險。“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夠,表現為說教較多,幼兒學習興趣不高。一旦事情發生,幼兒不知道如何去做。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幼兒日常活動進行安全教育。
(1)用故事來強化幼兒的良好自我保護意識。為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我以故事的形式感染幼兒。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我在每天晨間談話,放學前的離園時間給孩子們講一些小故事,通過故事來告訴他們“我身邊的危險”教育幼兒避開危險的事物、不做危險的事,來強化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2)幼兒參與規則的建立,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幼兒生活在班級的集體中,為了保證幼兒的生活、學習、游戲能有序、安全,有許多需要遵守的規則。所以讓孩子通過討論:“每個活動環節可以做些什么?”自己制定出活動的規則,如上廁所,排隊、進餐、午睡、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等。教師需做個有心人,及時發現不合理的現象,引導幼兒討論,選擇解決的方法,從而制定新的規則,并用文字或符號語言記錄下來,貼在活動室相應的位置。由于規則的制定過程有幼兒的直接參與,在執行的時候,幼兒很樂意去遵守。有了良好的規則,各種不安全的因素也會隨之消失。
3.3 設立“小組長”職務,讓孩子互相監督,保證安全的全覆蓋。由于老師個人的能力有限,借鑒小學里的方法,在班里設立“小組長”的職務,請能力強的孩子來擔任,也可以全班幼兒輪流擔任,首先要分工明確,比如有的小組長負責來檢查孩子們飯后洗手、漱口的情況;有的小組長負責驗收午休后孩子們疊被子的情況,這樣的話就能調動起孩子們認真、主動的積極性,尤其是當天被選為小組長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先做好,這樣才能去檢查和提醒其他的小朋友。既鍛煉了幼兒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感,又使各環節能安全、有序地進行。
3.4 家園攜手,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和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對幼兒的安全沒有足夠重視,家長對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因此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要重視家園配合。
通過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目標、計劃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定期在家園聯系欄上張貼有關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小常識,向家長宣傳一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鼓勵家長加強幼兒安全實踐,強化幼兒安全行為幼兒在幼兒園所習得和形成的安全行為,如果家長經常幫助幼兒實踐,則有助于幼兒建立穩固的動力定向,進而逐步形成習慣。
總之,幼兒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為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幼兒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確保每位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編.《中小學安全教育指導叢書》 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92-93.
[2] 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29.
[3] 張燕,刑利婭主編《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87-191.
[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
[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G61
A
1672-5832(2017)10-0223-01
施瑩(1979.03-),女,漢族,浙江海寧人,本科,鹽官鎮安瀾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