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婷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分析
郭 婷
(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以《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幼兒教育》三份雜志上近10年幼兒園健康領域的教育活動設計為素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維度涉及健康領域教育活動設計的新動向及特性。分析結果表明,近年來,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有了新的改革,主要表現在:轉變運動的組織形式、開展特色體育活動、滲入一日生活、強化兒童健康概念認知、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從健康教育活動設計的革新中總結出它的特性:引發兒童興趣、充分利用環境作用。
幼兒園教育;健康教育;活動設計
我國教育部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幼兒園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指南》中對幼兒在健康領域的發展做了不同年齡段的描述。這為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提供了切實的建議。通過分析近10年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明顯看出其活動設計與《指南》的契合度。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在三年的幼兒教育階段中,為幫助幼兒萌發健康態度,獲得一定的健康常識,初步養成健康行為習慣所實施的教育。[1]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是一種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完滿狀態及良好的適應能力。[2]因而,幼兒的健康教育既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還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身體健康是幼兒各方面發展的物質保證,只有身體健康了才能支撐幼兒的健康成長;同時,幼兒階段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在3到6歲這一時期是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期,也是養成良好行為態度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會對幼兒的一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近來,針對幼兒園早操活動中存在的組織形式單一,幼兒園開始革新早操活動。以往早操的動作就是一整套機械動作,放著廣播體操音樂按部就班的完成,隊形都是幾路縱隊;在早操活動中借助的材料也是相當單一的。這樣的早操活動顯得過于成人化,忽略了幼兒的特殊性,也就使得幼兒失去了參與的興趣。因此,有的幼兒園將晨間的集體操直接變為“分區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征選擇不同活動區域[3];有的幼兒園在小班中編排動物模仿操和情景游戲操,中大班難度適當增加等。總之,早操的設計編排應根據幼兒園特色及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從內容、動作、隊形等方面綜合考慮,使編排的早操貼近幼兒生活。[4]
為了調動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幼兒園開始開展了一些和傳統體育活動不同的特色活動。幼兒園一方面從當前流行的體育活動中選取一些活動,在和幼兒的興趣愛好相結合,但這類特色活動要循序漸進展開,并且一定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來開展活動。這類特色體育活動不能代替常規的體育活動,應該是作為常規體育活動的補充,目的在于吸引幼兒參與到體育活動,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
“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健康教育應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無論是在早操活動中、體育活動中還是在吃飯、睡覺中。幼兒園開始將健康常識傳播在幼兒的點滴生活中。例如,在吃水果或用餐時,都會教導餐前洗手,并且吃哪樣食物,老師還會講這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在哪。這樣一方面普及了幼兒的知識,同時還增加了幼兒的食欲;在午休的時候,老師會教導幼兒不能趴著睡,不能含手,這樣都是不健康的行為習慣;在每項活動結束后,老師都會安排幼兒飲水,同時也會給幼兒傳授喝白開水的好處,減少幼兒喜愛喝飲料的程度。
概念的掌握會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幫助兒童更好地認識世界,更有效地適應環境。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幼兒對健康概念的認知,不斷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關注幼兒健康行為的養成。例如,幼兒園開展“我的小蛀牙”的活動,老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給幼兒傳播蛀牙的相關知識,并充當“醫生”的角色給幼兒檢查牙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樂于參與活動,認真傾聽老師宣講的牙科知識,爭相讓“醫生”給自己檢查牙齒。幼兒不僅僅學習到了相關的健康知識,還培養了幼兒學習的態度。
幼兒健康是指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近來,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活動設計中愈加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首先,幼兒園在一日教育活動過程中就應該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為幼兒建立和諧健康的心理環境,目的是培養幼兒的積極情緒;其次,認真傾聽幼兒的講述,和幼兒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情況,并且能給予幼兒鼓勵和認可。
在收集到的素材中,分析出在對幼兒的健康教育中,幼兒園逐漸開始設計活動都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在符合幼兒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活動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興趣。因為幼兒特殊的學習方式,也就要求幼兒的學習更多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進行的,所以,幼兒園開設特色體育活動,將游戲寓于活動中,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既有利于幼兒的身體健康,心理也得到健康的發展。無論是對幼兒,還是對成人,在任何活動中興趣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直接影響你參與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所以,對幼兒的健康教育,要帶動幼兒,將他引領到活動當中,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
環境作為隱形課程的主要載體,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在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中,也充分利用了環境的教育作用。幼兒園開始在教室內開設健康專欄,將每個幼兒的健康狀況公布于欄,一方面便于家長開放日時,家長對孩子健康狀況的了解;另一方面,讓幼兒關注自己的成長,了解自己的不足,在開展健康活動時更加主動的參與。幼兒園要靈活利用環境的作用,以此來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搜集到的資料反應出,幼兒園都致力于營造溫馨、溫暖的氛圍,給予幼兒心理上的安全。
[1] 申毅,王緯虹,潘維維.幼兒園健康教育原則初探[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0(03)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3] 季素華.關注幼兒身體健康,提高幼兒園健康教育質量[J].學前教育研究,2008(11)
[4] 李莉.幼兒園早操活動開展的現狀及其改進措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0(08)
G61
A
1672-5832(2017)10-0237-01
郭婷(1992.0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