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涵
(魯東大學 山東 煙臺 264000)
中學語文電子教科書發展必要性研究
張惠涵
(魯東大學 山東 煙臺 264000)
現如今,教育的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的重要標準。教育中知識的承載體教科書作為文化傳承、思想傳播、技能傳授的主要承載體,對國家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數字時代下,電子教科書的產生和發展,是促進改革新課程、教學方式方法變革的基礎。并且,電子教科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學語文;電子教科書;發展必要性
電子教科書的概念就現在而言,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有的研究者強調電子教科書是一種數字化資源的屬性,如臺灣學者呂正華等人,認為電子教科書是紙質教科書另一種形式的呈現;其教科書的內容仍然是紙質版教科書的內容,只是在閱讀方式是,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方式閱讀。有的研究者則將重點放在電子教科書的富媒體特征上,如徐行,認為電子教科書是集聲音、圖片、文字和影音文件于一體的教科書,使傳統的紙質教科書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難以呈現的動態化的演示及其各種實驗得以輕松實現,有利用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還有研究者則從電子教科書和教學系統的角度來考察電子教科書的實際應用等。
電子教科書作為電子書分類中的一種,其設計與開發和普通的電子書并不相同,它們要與一定的課程標準及其學習者的任職特征相符合才可以。電子教科書的使用,一定要考慮到教科書的內容、電子閱讀終端以及閱讀軟件著三個及其重要的要素。同時,電子教科書不僅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書,更是教科書。因此,首先它應該具備教學性,應該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其次,稱之為書,電子教科書要提供給學生一種滿意的閱讀體驗,要更易讀,也要宜讀。前者指教課書所包含的內容要有辨識度,并且從視覺上要清晰可見;后者是指在文字、圖片等在上下文中應促進理解,它不僅與使用語言本身的難易程度有關,也與使用對象自身的經驗和能力等有關系。
電子教科書的形態與性質的變化,不是簡單的技術革新,而是希望通過借助技術的力量,為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供平臺,讓教科書的價值得以更好的發揮其作用。這也就是說:通過創建一種開放的、自由的、個性與創新的學習平臺,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學生的發展的開放、自由、個性與創新。
在如今數字化時代下的教科書數字化發展中,提供的一種開放的學習的環境中,無論你是生活在北京大都市的女生,還是生活在西北鄉村的姑娘,只要你對彼此的知識感興趣,每時每刻都能夠交換彼此的學習資料,并且可以彼此的學習進行無障礙的交流。數字化時代下的數字教科書不僅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開放性,還能夠實現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開放式的開放。當教科書的內容可以因人而異時,教科書不再是學生學習唯一的標準,也不再是當時的那樣遙不可及、無人可攀,教科書的地位在當下并沒有那時的神圣感。教科書權威的降低能夠不斷地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的,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最初的那種好奇心,并且可能對知識進行一定的質疑和批判,創新也能夠在此過程中漸漸萌芽。數字教科書所提供的一種開放環境還能夠不斷的影響著學生形成了一種開放的心態和眼界。如今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知識也是沒有國界之分,因此學習也沒有國界的劃分。全球的資源是共同分享的、協作學習也將成為必然。因此,沒有開放性就沒有發展性的產生。
電子教科書所培養出的一種開放性的學習環境能不斷的地激發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自主性,也很可能使學生形成了真正的學習自由。實現個體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要提供給個體一種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的自由的學習環境需要老師的不斷維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偶不斷自由地學習,自由地思想,自由地發展。當然,自由也不是無度的,無度的自由成為了放任,最終將會成為不可收拾的災難。在學習過程中,規定、紀律和約束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規定,必要的紀律,是教師所要跟學生說清楚的,這些是需要學生遵守的,他們的自由是在這些范規定范圍之內的。教育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我們也更加希望,國家在對數字教科書的“定義”也是建立在自由的學習環境基礎之上的,并珍惜和維護著這樣的環境。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才會產生自由的思想,人有了自由的思想,才能使人的自由發展得到實現。人的個性發展的前提是實現自由發展,因為自由是個性的前提,而全部自由的基礎是思想的自由。
在學習環境的開放、自由的基礎之上,電子教科書的學習才能夠個性化的發展。當學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式進行自我定義時,學習就能實現最大程度的個體自由。學習因為有了自由而能夠生成不同的個性。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進步的表現,更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傳統教科書在教育工程中,追求著統一的方式,是在抹殺學生個性的過程,“聽話”是這種傳統教育的特點。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但在現存的教學環境中,大班制、封閉式教科書等現狀讓學生的個性彰顯變得如此有限。數字化教科書創建出一種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由發展的條件,學習環境的個性化,能夠極大的激發著學生的創造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則是文化教育、人才培養和科技發展的競爭。數字教科書以互聯網等新技術為支撐,創新著教育方式,教育形態和教育理念以及知識的創新,也必將最終推動教育制度的創新,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
如今,國家越來越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而紙質版教科書的運用,需要大量的紙張和印刷成本。我國每生產一噸紙質書籍,需要的木材、煤礦、水等資源都是及其多的,生產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并且導致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浪費。而電子教科書,可以輕松的實現低碳環保的這一目標,相應國家的提倡。并且,電子教科書還可以不斷的提高教科書的知識容量,擴充豐富發展教科書的具體內容,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給中學生學生“減負”一直是中國教育界十分關注的問題,現在的中學生,因為要學的課程越來越多,而傳統的紙質教科書只能讓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并且,語文課程中,需要學生學習的不僅限制在語文課本中,更包含了許多這種中外名著及其課外讀物。這些書本,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容易讓學生產生膩煩心理。而數字教科書的研發,讓內容不再只是呆板地呈現在紙質媒介上,而是可以在學校的PC端上,或者學生手上的IPAD終端上,甚至能呈現在手機上。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讓學生們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更全面更豐富更生動的教科書內容,讓知識變得唾手可得。
電子教科書的出現,讓語文教學課堂不再僅僅圍繞課本進行,而是讓龐大的網絡數據庫支撐起整個教學過程,讓語文教學資源變得更加全面。例如,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通過“鏈接”形式,搜索到相關的各種視頻或者名著內容,不像之前多媒體教學,僅僅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光盤,而是通過網絡豐富的影像資料來讓學生加強理解,這樣不僅擴充了語文教學資源庫,更讓學生能多方位地學習課本知識,掌握更多的在語文課本中所學習不到的內容。
電子教科書相對于傳統紙質教科書來說,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而這種交互性主要是借助于多媒體和網絡手段,不僅使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更具生動化和多樣化,同時還能使師生之間的交互、學生之間的交互、人機之間的交互更加便捷,從而可以展現出一個更為生動和充實的教學情境。這樣的語文情境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與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所講知識的渴望,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子教科書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往往更能激發與展現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中學生在體驗、參與、分享中獲得學習的愉悅感和歸屬感。電子教科書可以根據中學的學習內容與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動篩選各種語文課外讀物,以便學生更好的閱讀,同時還能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想學習的一些新內容,從而提高學習的個性化。中學時期的學習習慣是極其重要的,通過電子教科書,中學生可以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自主的學習,更好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胡畔,王冬青,許駿,韓后.數字教材的形態特征與功能模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
[2] 趙志明.重新定義教科書——數字教科書的形態特點與發展[J].課程.教材.教法.2014(03)
[3] 吳永和,雷云鶴,馬曉玲.電子書包中的電子課本應用需求研究——基于電子課本標準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3(05)
[4] 林君芬,李慧勤,黃海暉.交互式數字教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術.2013(06)
G40-057
A
1672-5832(2017)10-0260-02
張惠涵(1993.10-),女,漢族,魯東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