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曙源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淺談毛澤東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
劉曙源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主要就毛澤東學專家關于毛澤東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比較研究作一介紹。并主要從思想來源方面分析研究毛澤東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區別與聯系,促進我們更好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和對當代中國的巨大意義。
毛澤東思想;西方馬克思主義;比較研究
美國學者諾曼·萊文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的思想有著驚人的相似。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傾向于人本主義,重點強調“歷史本體論”、“社會存在本體論”,批判第二國際的“自然本體論”、“經濟決定論”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實證主義,以及斯大林的機械決定論。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樣的矛盾運動機制中,強調后者對前者的反作用。與此類似,毛澤東的著作《矛盾論》中也同樣強調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強調非經濟因素的能動作用。
魏斐德詳細地對比了毛澤東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盧卡奇、葛蘭西和阿爾都塞等的思想異同。他指出,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與毛澤東的革命思想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論述毛澤東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產生“共鳴”的同時,魏斐德還論述他們之間的區別,以便更好地理解毛澤東的思想。他說,盧卡奇強調“社會化”或“非自然化”的重要性,強調生產的意義在于解放人類。而毛澤東卻似乎更注重自然觀同社會化的統一,因為“人群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力”。而且,毛澤東更多的是看到了個人的實現是在社會中,而不僅僅是把自己同社會結合到一起。由于這兩方面原因,他更看重的是群眾,而不是一個或若干個精英。
同西方馬克思主義一樣,毛澤東思想也對前人的思想和理論進行批判,但是毛澤東思想不僅僅是批判,最重要的是毛澤東思想辯證地去接受前人思想中的精華,并對其進行改造,這就讓毛澤東思想具有永恒的魅力。
毛澤東思想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的集體結晶。毛澤東思想的主要淵源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毛澤東思想是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在革命時期,毛澤東深刻論證了各階級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國建立以后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方略,這就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第二次結合”。第二,中國傳統文化對毛澤東思想的影響。在毛澤東思想中,無論是政治、軍事、文化還是哲學方面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發展,例如毛澤東思想中的軍事思想就運用了孫子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第三,近代西方思潮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影響,正如毛澤東自己所說:“在這個時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我憧憬‘十九世紀的民主’、烏托邦主義和舊式的自由主義,但是我反對軍閥和反對帝國主義是明確無疑的。”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淵源相當復雜,簡要來說,其來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左”傾錯誤觀點的影響;二是來自對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繼承。
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左”傾錯誤觀點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主要是表現在政治理論方面,這尤其是與德國共產黨左派領袖羅莎·盧森堡的觀點密切相關。盧森堡原是波蘭工人運動的領袖、女理論家,后來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德國共產黨。德國共產黨創立時,她成為黨的領導人之一。早在1904年,她就對列寧的建黨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批評,認為列寧的建黨思想是無情的、極端的集中主義。她同時還指出,社會主義只能由無產階級、人民群眾來創造,而不是由政黨、政府甚至決策人物來創造。群眾是能動的合唱隊,領袖只不過是群眾意志的解釋者和揚聲器。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另一直接思想淵源是現代資產階級哲學中的人本主義思潮,這種思潮極力強調人的主體性和意識的能動性。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正是從這種哲學觀點出發,把第二國際和第三國際看作是建立在同一理論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運動。他們認為,這種社會主義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將馬克思主義達爾文化,即把社會主義革命看作是整個社會進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自然出現的環節。因此,在他們看來,無論是第二國際還是第三國際,都忽視了馬克思的辯證法,忽視了馬克思與黑格爾的關系。既然如此,他們的任務就是要重新發現馬克思主義的黑格爾根源,從而揭示出馬克思的思想本質。所以,西方馬克思主義在開始階段基本上都是按照黑格爾主義來揭示馬克思主義的。
從本質上講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思想來源是經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采取列寧的“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而西方馬克思主義建立在對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思想批判上。同時,個人主義思想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同時都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有所影響,正如美國學者諾曼·萊文認為的那樣——毛澤東的著作《矛盾論》中也同樣強調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強調非經濟因素的能動作用,而且從毛澤東的斗爭學說中就可以找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子。
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在批判前人思想中誕生的,而并沒有很好地吸收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毛澤東思想是在不斷吸取前人思想和總結教訓中誕生的,毛澤東思想不僅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深刻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思潮等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也可以在毛澤東思想中找它們到“影子”,不過毛澤東思想并不是完全對它們照搬照抄。恰恰相反,毛澤東思想更多吸收的是正面的思想,也就是說,毛澤東思想對西方和中國思想家的思想多是批判地接收,即所謂的“吸取其精華,剔出其糟粕”。
[1] 安德魯·文森特:現代政治意識形態[M],袁久紅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 曲藝: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概述[J],科教導刊,2011(26):154.
K27
A
1672-5832(2017)10-0286-01
劉曙源(1990—),男,漢族,陜西西安人,法學碩士,云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研究方向:歐美國家現代化進程與大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