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作的重要性研究
張秀華
文章首先分析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中所遇到的影響因素,分別從人為因素與自然環境因素兩方面來進行。在此基礎上重點介紹實現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作重要意義的相關措施,提出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與建設工作計劃等有效建議,為林業系統管理計劃開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基礎環境。
林業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 林業建設
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在發展中所森林資源的使用需求也十分大,過渡的開采使用造成森林資源不斷減少,造成了森林資源匱乏的現狀。森林資源應用十分廣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建設離不開森林資源,這也是造成當前森林資源匱乏的根源因素。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需要在林業生態系統安全環境下開展,森林由于可供開發利用的森林資源有限,加之生態環境不斷的惡化,最終造成嚴重的森林產業失衡現象,并不能達到預期的建設管理效果。森林資源破壞嚴重,造成森林不能形成連片區域,增大保護工作開展難度,需要針對零散區域建立保護方案。林業建設與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但由于森林資源匱乏,并且分布缺乏規律性,保護管理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從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來進行管理,影響林業生態系統保護的因素中資源匱乏屬于森林系統內部因素,選擇有效的解決控制方法,可以幫助避免類似問題出現。
所開展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長時間處于落后階段,所規劃的發展方向并不能與實際情況相互對應,在此環境下也影響到最終的工作建設穩定性,不能為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任務開展創造有利的基礎。林業建設需要專業人員對地形進行考察,根據環境條件選擇適合的樹木品種,當前樹木種植中缺乏專業性技術分析,樹木品種選擇與實際需求不符合,生長速度以及生態效果均不能達到要求,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工作開展自然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建設規劃方案實際落實中與設計規劃存在差異性,基層執行力度也得不到保障,缺乏監管體系也造成建設資金得不到合理利用。對于林業資源需要人工建設來幫助提升使用穩定性,在人工建設工作不到位的環境下,各項工作任務開展也都將會受到影響,并不利于最終管理建設計劃的開展。受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等問題的影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仍然處于一個初始階段,并沒有得到落實,對林業系統的保護效率也不能達到預期水平。
由于基層群眾對林業生態系統的保護意識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群眾基礎上開展林業生態保護工作會嚴重影響到最終的工作落實,也不利于制定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計劃。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在于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足,并沒有深入到基層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造成林業生態保護法律落實困難,群眾對林區的保護意識嚴重不足,在接下來的各項管理工作更是難以落實。森林資源保護不僅僅是監管部門任務,更需要發動群眾力量參與到其中,由于法律宣傳并沒有深入到基層群眾中去,造成最終的森林保護監管存在落實問題。開展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作,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前提,缺乏法律的約束所開展的保護工作也將成為空談,建設期間所遇到的問題也終將會引發矛盾。
上述幾方面因素嚴重影響到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計劃的落實,對此下文將探討詳細的解決方案,重點介紹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開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前,要制定一個完善的工作計劃,并對當前的林業狀況做出了解,有助于明確保護工作的開展方向。保護工程開展前制定一項規劃方案,結合實際環境來探討林業建設計劃是否合理,為森林建設打下穩定環境。林業工作人員了解現狀后將保護工程規劃結合林業系統進行調查分析,確保最終的工作效率也能夠得到保障,并且不會影響到最終的工作積極性。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是一項比較長期的工作任務,對于工作中所能夠遇到的問題,要做好預防控制,盡可能的避免問題出現影響到林業資源的保護以及生態工程建設。精準的前期規劃還能夠幫助提升林業資源保護建設工作開展中資金的利用率,各項工作計劃均能夠得到穩定的資金支持,避免出現保護建設工作中斷的現象。林業建設保護工作是促進生態平衡的有效措施,通過保護規劃,還能避免出現森林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的現象出現,符合當前的工作需求。
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管理工作落實到個人,并創設監管部門,對基礎林業保護工作開展情況實時監管,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也能直接追究個人責任,在基層工作中能夠發揮監督作用,避免違規操作現象繼續出現。生態系統建設任務實現不僅僅需要完善制度,更要建立長期計劃,遵照自然規律來開展,對當前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展開探討,研究出一套完善的問題規劃方案,避免森林破壞現象發生,在保護與自然恢復雙重作用下,森林生態系統能夠逐漸恢復平衡狀態,后續保護任務開展也更順利。林業生態系統受環境影響,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在所開展的管理工作中要將環境變化因素體現在其中,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更符合的工作計劃,這樣也能避免最終的工作效果受到影響,促進林業生態系統更長期穩定的發展。
對林業生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力度,并深入基層開展工作計劃,使群眾積極性得到調動,并能夠主動參與到林業資源保護中。對林區群眾進行法律宣傳教育,群眾了解到森林資源保護重要性,以及違法行為的代價,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森林,減少違法開采行為發生幾率,為森林資源保護以及建設工作開展打下穩定的群眾基礎。加大法律宣傳力度要從群眾中展開,注重基層工作人員素質提升,通過法律法規來約束森林資源合理、合法使用,建設保護任務開展中也能減少沖突矛盾發生。加強法律宣傳還能夠增進林業工作人員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幫助提升林區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從而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森林系統建設以及保護任務開展效率也得到提升。法律宣傳要掌握積極的方法,以加大落實程度為工作目標。無論是林業保護還是森林資源開發使用,都應在建立在完善體制基礎上,上文整理出的保護建設工作開展方案,實際工作中可以根據森林資源現狀調整比例,為區域內森林資源應用提供一個科學的參照體系。
綜上所述,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總是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環境問題。近年來,隨著全球溫室效應的出現和資源緊缺的現象嚴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問題逐漸受到世界人們的廣泛關注。目前正處于各國在大刀闊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也不得不把生態環境問題考慮其中,伴隨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多種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應提出,并獲得廣泛應用。因此,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恢復林業生態環境,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陳衛雄.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意義研究[J].農家科技旬刊,2015(10).
[2]薛海龍,沈莉.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兼顧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J].吉林農業月刊,2015(20).
[3]蔣銀莉.論林業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法律問題[J].農業與技術,2015,35(7):90~91.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林業局果桑技術指導站)
張秀華(1969-),女,漢族 ,大專,助理工程師 ,研究方向: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