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瑕蓮 田遠航 申琳娜
ofo共享單車校園運營困境
——以河南鄭州龍子湖高校園區為例
徐瑕蓮 田遠航 申琳娜
2014年北大的幾個學生創立了ofo共享單車,同類型的單車還有摩拜、優拜等等。ofo共享單車誕生伊始就主打校園市場,2016年11月17日正式開啟城市服務。ofo共享單車2016年9月進入鄭州市龍子湖高校園區,以“隨時隨地有車騎”的定位強勢入駐,迅速融入大學生的生活。ofo共享單車是新生事物,在帶來便利的同時,運營企業處于探索階段,目前暴露出很多問題。在對鄭州龍子湖高校園區高校ofo共享單車的現狀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文章分析龍子湖高校園區ofo共享單車現存困境,最終從政府高校、ofo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和用戶三個方面提出應對策略。
ofo共享單車 龍子湖高校園區 制度設計
隨著各高校新校區特別是大學城的建立,各大學的校園面積都在增加,宿舍、餐廳、教學樓、圖書館等建筑之間的距離驟增,ofo共享單車應運而生,致力于解決大學校園出行問題,滿足師生校園內的出行需求。ofo進駐龍子湖高校園區以來給大學生的出行帶來便利,同時作為新興事物,在運營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ofo共享單車,是國內首家共享單車公司,2014年由北大畢業生戴威與其他四名合伙人創立,首創無樁共享單車出行模式,成為國內首家以平臺共享方式運營校園自行車業務的新型互聯網科技公司ofo共享單車致力于解決大學校園的出行問題。為廣大高校師生提供便捷經濟、綠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園共享單車服務。同時協助高校回收改造廢舊自行車,解決校園“僵尸車”問題。
2017年1月17日,ofo共享單車企業對外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第一代智能鎖,并首批投放在北京部分地區。每次用戶開鎖時將設定隨機密碼,智能鎖中還內置有定位器。ofo共享單車表示,該智能鎖可待機兩年無需充電。2017年2月,知名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發布《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對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競爭格局進行了調研。《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整體市場份額中,ofo共享單車以51.2%的市場占有率,位居行業第一。其中,城市覆蓋數是第二名的3倍,單車投放量是第二名的1.6倍。在本次調研中我們主要針對鄭州龍子湖高校園區的高校進行調查,調查了學生使用小黃車的情況以及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做出了簡單分析。
本次調研內容是龍子湖高校園區ofo共享單車現存模式,主要通過實地考察采訪和數據歸納與分析方式等方式開展。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1)龍子湖高校園區學生自有自行車情況(2)龍子湖高校園區學生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頻率(3)在使用ofo共享單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4)龍子湖高校園區使用ofo共享單車的不文明行為(5)龍子湖高校園區有自行車的學生愿意共享單車的情況。
本次調研活動共派發網絡調查問卷97份,收回97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有效問卷97份,從調查對象年級分布來看,本次調研對象主要為大一、大二學生,共63名,占比64.95%,以下是數據分析。
1、龍子湖高校園區學生擁有自行情況以及使用ofo共享單車的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有自行車的學生僅占16.49%,沒有自行車的學生占絕大多數,這些學生都是ofo共享單車的潛在客戶群。14.43%大學生使用共享單車的頻率在五次以上,30.93%的學生每周使用ofo共享單車頻率在三到五次, 39.18%的學生每周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頻率在兩次以下,只有15.46%的學生從不使用。84.54%的學生都在使用ofo共享單車作為代步工具。
2、龍子湖高校園區學生使用ofo共享單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80.41%的學生在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過程中出現過故障,9.28%的學生在在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過程中每次都出現故障,只有10.31%的學生在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發現過故障。
3、龍子湖高校園區ofo共享單車使用不文明現象
根據調查問卷統計數據顯示,在校園里見到使用過后不上鎖的ofo共享單車的情況如下:只有46.39%的學生在使用ofo共享單車中沒有或不經常見到使用過后未上鎖的情況,53.61%的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經常遇到使用過后未上鎖的情況。
首先,學校公共出行道路中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自行車要和機動車或人行道共享車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之間沒有隔離設施,隨著ofo共享單車在校園投放量的增加,這將存在極大地隱患。其次,ofo共享單車的出現,將會占用大量的校園公共空間。雖ofo共享單車無樁公共自行車,提倡讓用戶停放在規定區域內并擺放整齊,但缺少強制性約束使得這樣的規定完全靠用戶素質來遵守。即使所有用戶都將車輛停放在規定地點,持續膨脹的共享單車也終有一日會超出這些停車點的承受能力,擠占人行道。其三,政府和學校關于共享單車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上不到位,沒有引導企業和約束共享單車破壞者的相應法律法規。2016 年12 月27 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公布了《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單車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上海、北京、廣州等地也都在著手研究相關指導意見,政策出臺仍需一定時間。
ofo共享單車是新生事物,運營企業處于探索階段,目前暴露出很多問題。首先從在營銷策略上來講,使用ofo共享單車需要先繳納一定金額的押金,以此來約束用戶的不良用車習慣,避免單車丟失或損毀。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押金并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反而由于押金的存在提高了騎行的門檻,損失了一部分用戶。其次車輛投放密度與利用率之間還未實現動態平衡。投放量過大,大量單車無用武之地,會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投放過少,又會丟失用戶。第三,目前ofo共享單車的盈利手段是單一的按時計費,騎行費用為1元每小時,學生用戶為0.5元每小時。ofo公開宣布實現了部分區域的盈利,其他區域處于虧損狀態。
ofo共享單車首先在校園投放是考慮到大學生素質比較高。但是由于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單車日單管理目前出現很多的問題。
第一,利益相關方的人為破壞。ofo共享單車的出現,降低了學生購買自行車的意愿,對自行車零售商和以維修自行車為生的小攤位經營者的利益造成沖擊,同時對摩的的也有一定影響,出現一些蓄意破壞ofo共享單車的行為。
第二,對共享單車的人為破壞。騰訊企鵝智酷發布共享單車數據報告顯示ofo共享單車用戶舉報違停(如停在校外/小區里等)的比例為18.9%。一部人為了方便隨意停放,更有甚者將ofo共享單車據為己有。
第三,用戶體驗感有待進一步提升。用戶在使用ofo共享單車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有故障、無法正常使用的單車。ofo共享單車沒有安裝定位系統,車輛位置沒有標注在地圖上,知識粗略顯示周圍單車數量,沒有預約功能,用戶只能在周圍隨機尋找,很不方便。ofo共享單車不能騎出校園,學生反映很不方便。另外,受成本限制,學生普遍反映ofo共享單車不好騎。
第四,ofo共享單車APP后臺管理系統需要優化。單車騎行結束,操作軟件結束行程的同時需要鎖車,但是結束行程的同時是否鎖車完全依靠用戶個人素質。軟件操作和手動鎖車之間并沒有設置關聯,即使不鎖車,騎行結束也可以軟件操作結束行程,結束扣費。校園里可以發現很多小黃車沒有上鎖,沒有收到上鎖的ofo共享單車可以直接騎走,不用付費。
政府管理部門應做好頂層設計,促使用戶規范使用ofo共享單車,盡快出臺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同時學校也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臺本學校相關的管理規定。共享單車較好地解決了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符合綠色出行的理念,政府在制定相關制度時,應該秉持鼓勵、保護、支持的態度進行規范。每個城市每個高校的公共空間和交通狀況各不相同,在制定制度時需要因地制宜。
政府設置共享單車準入門檻。共享單車需要鼓勵與支持,但也需要設置市場準入門檻。要求尚未進入市場的單車品牌達到相關標準,否則不得進入;對于市場門檻未明確之前已經進入市場,不符合相關標準的單車品牌,令其限期整改。
出臺管理辦法。共享單車能不能健康有序發展,關鍵在于管理。城市管理者在聽取多方意見,多方考察之后,需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臺共享單車管理辦法,規范引導并提供配套基礎設施支持,明確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責任,學校和企業的責任,對ofo共享單車進行合理的制度設計。
企業運營者要遵守城市公共交通的有關規定,學校管理的相關規定,配合并借力地方政府和高校,遵循市場規則,承擔管理責任,特做好線下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其次是企業要善于利用大數據通過實時監測,合理安排單車投放密度,使投放的車輛規模與城市和學校的車輛承載能力相匹配,同時合理規劃停車區域。
用戶的行為需要制度的約束,也需要政府、運營企業和高校的有效引導。政府、運營企業可以引進獎懲制度規范用戶行為。如:將違規用戶納入誠信黑名單,將把他人亂停亂放的單車推到指定區域的用戶,給予一定的騎行優惠政策和誠信加分等激勵措施。
做好宣傳工作,引導用戶愛惜ofo共享單車。用戶與企業之間是租賃關系,用戶享有ofo共享鏟車的使用權,不具有所有權,用戶有義務愛惜ofo共享單車。共享單車解決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是城市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用戶在使用時應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同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比如亂停亂放影響交通秩序,損壞單車影響其他用戶使用等。用戶應提升公民意識,愛惜公共資源,依法、文明、有序地使用共享單車。
[1]羅東,黃嘉維.摩拜PKOFO:狹路相逢誰勝出?[J].21st Century Business Review,2016(11):93~96.
[2]威茨曼.分享經濟[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6.
[3]周坤維.共享經濟時代的企業商業模式分析——以OFO共享單車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7(3):96.
[4]周敏.摩拜對決OFO:共享單車“火”了[J].滬港經濟,2016(11):18~23.
[5]周宏春.共享經濟推動綠色消費[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6(06).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徐瑕蓮(1984-),女,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資與區域經濟發展;田遠航(1998-),女,河南南陽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申琳娜(1996-),女,河南新鄉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