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碩
淺談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金 碩
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個自媒體平臺,主要是為企業、媒體和機構等一些團體用戶提供訂閱服務。而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開展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閱讀體驗。本文主要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發展現狀與對策,以期為各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開展提供參考。
高校圖書館 微信公眾平臺 服務
目前,微信作為手機用戶重要的生活方式,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傳播步入新時代。高校圖書館一直都是新技術的踐行者與推廣者,從2012年11月推出微信公眾平臺之后的第三個月開始,就先后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并使其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個嶄新的自媒體平臺。
目前,各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雖然設置了特色服務板塊,但是,很多微信頁面與內容依然基本相同,甚至還存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例如,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包括三個服務模塊,分別是“我的圖書館”“常用服務”和“云閱讀”,其中前兩個模塊均為功能模塊,而“云閱讀”中的內容則完全相同,難以滿足讀者的需要。由于內容的同質化導致很多公眾號不僅界面呆板,而且內容也十分單調,缺少特色。
微信圈是一個社交圈,而高校圖書館的微服務也不應該脫離社交功能,但是,現階段各圖書管中并未充分體現出這一優勢。雖然微信平臺帶有一些社交功能,如視頻聊天等,并設置了一些咨詢模塊,但是,依然存在著回復滯后和交流不深等現象,而且尚未開發出讀者和讀者進行信息交流的版塊。而且很多高校圖書館均將相關內容設置在信息推送版塊上,而尚未建立起一個微社區,來供讀者進行直接交流,因而缺乏吸引力。
截至目前,高校圖書館基本已經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嵌入了館藏目錄系統,供讀者進行自助查詢,而且一些圖書館也構建了電子資源查詢模塊,向管內用戶或所有微信公眾號的關注用戶開放。與此同時,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圖書館還沒有建立這一模塊。為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很多用戶,特別是教師和研究生等,他們不僅會檢索一些傳統的圖書資源,而且也需要檢索非圖書資源,如計算機文件、多媒體和視頻資料等。長期以來,圖書館的發展趨勢顯示,在各類數據庫與電子書不斷涌現的過程中,電子資源在圖書館資源中占據了越來越多的比例,而傳統圖書館正逐步過渡為數字圖書館。所以,如果高校圖書館不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嵌入電子資源,那么,就無法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也無法充分利用圖書館中的電子資源。
目前,很多高校讀者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圖書館微服務,還有不少讀者雖然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但是,并沒有進行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圖書館微服務的宣傳及推廣不力,加上缺少特色,讀者并沒有體會到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給自身帶來了什么,難以被讀者廣泛應用。
在內容同質化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缺少特色和吸引力,質量不高,從而引起了讀者的輕視與不滿。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努力推出特色服務,樹立獨特的微服務品牌。由于高校圖書館所處的層次和類別存在差異,因此,各圖書館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結合服務對象的特征,來展開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此外,圖書館相關管理人員還應該采取調查訪談等方式,深入了解教師和學生讀者的需求,廣泛采納他們的建議,從而不斷完善微服務的內容,提高微服務的質量。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必須要做到“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創新自身的微服務,方可讓用戶離不開微信公眾號,促進微服務的發展。
由于社交功能的欠缺,用戶無法在圖書館微服務中進行社交互動,被動地接受相關訊息,管理員和用戶也無法實現流暢兌換等,大大影響了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吸引力。所以,高校圖書館要加強開發利用微信的社交功能,構建起一個微社區,促使管理員和用戶、用戶和用戶能夠實現通暢的互動交流。一方面,應該積極利用視頻、聊天等相關功能,圖書館微服務管理員要盡快對用戶的問題給予回復,針對程式化問題,應該提供自助回復功能,以緩解管理員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微社區,也就是為用戶提供學習生活服務的一個模塊,主要內容是一些和用戶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的信息,包括學術沙龍、學術報告、電影沙龍、尋找書友、舊書買賣、景點共賞、文藝演出、志愿者俱樂部和招募納新等,從而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如果只提供一些館藏圖書的查詢服務,而沒有電子資源服務,不僅有悖圖書館微服務的真實內涵,而且也難以適應讀者的實際需求。所以,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應該盡快嵌入電子資源服務模塊,提升微服務質量。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設置電子資源搜索方面,要將公益圖書館的宗旨充分體現出來,不宜限制開放人群,例如,為加入公眾號的管外讀者提供搜索等資源信息服務。
首先,高校圖書館應該將校內其他平臺充分利用起來,如高校的網站、微博和微信等,來重點推介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并說明其功能和特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圖書館微信公眾品臺的鏈接或二維碼設置到高校的微信號中,從而達到良好的宣傳、推廣效果。其次,應該在圖書館網站的主頁、客戶端和微博上,來重點宣傳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指明亮點所在。第三,要微信功能有效利用起來,如發紅包、投票、掃碼和搖一搖等,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其中,搶到紅包的用戶可直接用于支付復印費或償還欠款等,而掃碼薦購則可以宣傳微信工公眾品臺的閱讀理念,如“讀什么,我做主”,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其中。最后,抓住新生季和畢業季,針對新生及畢業生開展一些特定的服務,例如,對新生讀者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對畢業生提供查詢、下載借閱歷史證書等,特別是要加強對新生的宣傳推廣,通過口口相傳,來獲得更多的用戶關注。
總而言之,微信具有網絡覆蓋面較廣、開放API接口、服務定制良好等優勢,為高校圖書館電子移動服務的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微信公眾品臺上嵌入書目查詢、閱讀推廣、預約續借、FAQ 等服務,從而實現圖書館與讀者之間 O2O交流平臺,促進圖書館和讀者間的密切聯系,為讀者提供更好的微服務和閱讀體驗。
[1]閆爽.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圖書情報導刊,2016(02):120~122.
[2]王聰,郭繼軍.醫學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6(03):69~72.
[3]陳志慧.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現狀及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16(04):74~78.
[4]笪舫芳.微信公眾平臺在廣西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大眾科技,2015(02):185~186,204.
[5]吳箐.媒介融合環境下河南高校圖書館發展現狀及對策——以微信服務平臺為例[J].創新科技,2015(05):83~85.
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