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利玲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倪利玲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培育與弘揚工匠精神是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從多方面開展工作,才能確保工匠精神真正成為職校生的內心信仰,轉化為他們的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 工匠精神 職業院校 培育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寶貴財富,也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內容。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手工業的逐漸衰落,工匠精神的繼承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然而,工匠精神從未過時,而是在新時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它是一切勞動者的職業價值追求。
工匠精神的基礎是敬業精神。愛崗敬業是一切職業活動的基本要求,是勞動者對于自己崗位應有的一種職業態度,也是社會對勞動者提出的職業道德要求。優秀的敬業精神能激發個人不斷學習,強化專業知識和提升業務水平,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創業精神。工匠精神不僅要求我們繼承傳統,更要求我們在新時期發揚創新精神。中國歷史上的能工巧匠,如土木工匠的始祖魯班,造橋匠師李春等,他們之所以獨具匠心,是因為他們敢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推動社會歷史發展和進步。因此創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應有之意,唯有創新精神使得工匠精神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當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主要針對于培養學生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而對職校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少之甚少。因此,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職能既要關注于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又要關注于大國工匠精神的培育。職業院校的學生從入校開始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在這階段正是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開始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轉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他們勤奮刻苦,提升理論素養,同時也能激勵他們專研技能,改進技藝,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下培育和實踐工匠精神。
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職責所在,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校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陣地,為此就要轉變重成績、輕能力,重學習、輕實踐的陳舊觀念,重視職業教育,開設系統的相關課程,內容涵蓋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能力與素質的訓練和拓展,職業素養的提升,面試技巧的傳授,職業規劃、社會實踐活動等。職業課程要把工匠精神中的“專業”、“敬業”、“精業”的優秀品質,尊師重道、認真勤勉的道德情操貫穿于職業課程中,促使學生將工匠精神的品質內化為自己內心堅定的信仰,外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在職業院校的相關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在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教師應將工匠精神融入到理論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升理論素養。其次,在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實訓課中,教師可以設置情景模式,讓學生模擬員工進行相關操作,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激發學生的職業情感,進而增強工匠精神在課程中的滲透作用。
邀請能工巧匠走進學校,是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能工巧匠有卓越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接觸和掌握各種職業技巧;在他們身上具備著良好的職業素養,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他們對于培養弟子還具有獨特的見解,以獨道的方法和技巧去培育弟子,學生更易接受,并且成長和成才。
學??梢宰哌M企業、民間去聘請名師,與他們對接,以他們為專業帶頭人,從課程的設置到教學實踐的展開,全方位地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此外,學生也能夠走進企業、走進名師。安排學生走進企業,走向名師,讓學生參與到名師的工作中,直接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學習精湛的技藝,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校園里良好的環境氛圍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良好的環境氛圍。學校應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大力宣傳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做到精益求精,確保學生在校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職業院校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傳播和宣揚工匠精神,對學生進行熏陶。例如,利用校園網站、微博、微信、校園文化宣傳欄、電子屏等多種平臺和渠道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工匠精神,倡導“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盡最大力地發揮學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陣地作用。
[1]李艷.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工匠精神”的基本問題思考[J].讀與寫雜志,2016(10).
[2]付守永.工匠精神:向價值型員工進化[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3.
[3]亞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江蘇省南通工貿技師學院)
倪利玲(1984-),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