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研究
李小紅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將傳統的學徒教學與現代職業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對于高職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本文就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進行深入探討。
高職院校 學徒制 高技能 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是從一些西方國家起源和發展起來的職業教育模式,將傳統的學徒方式與現代職業教育緊密聯系起來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其中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在生產經營等行業崗位中,不但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理論基礎還具備熟練的動手操作技能,能夠有效地運用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快速處理實際工作中的各類問題。高職院校引入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并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度,改善如今高職教學與產業脫離的現狀。
傳統學徒制指的是在工作實踐中由師傅對徒弟進行言傳身教傳授職業技能的一種教學形式,又成為手把手教學。現代學徒制是對傳統學徒制的重要突破,是從德國起源和發展起來的,隨著工業發展的深入和科學技術的升級,現代企業的用人需求也逐漸發生變化,對文化素養高、實踐技能熟練、可塑性強的人才需求更多。其中以德國雙元制為典型、以校企合作為基礎,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和經濟發展趨勢并納入國家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學徒制形態都被統稱為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的學習領域從工業拓展到商業、服務業等重要領域,師徒關系也不再局限于師傅和徒弟之間而是轉變為高校和學生、雇主和個人等,工作地點逐漸變為學校與工作場地并重,也不再注重年齡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現代學徒制在學習領域、學習場所、師徒關系等方面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為現代化人才培養和技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式。
構建符合我國國情順應社會發展的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用科學的理念加強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思想在于堅持頂崗實習、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并以培養一類具有扎實實踐技能與必要理論知識的專門人才為目標。通過現代學徒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形象化地了解實踐操作技能,熟悉崗位操作流程,以便快速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能夠熟練地完成相關崗位的技術操作,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個人實踐技能。
培養內容建立在和社會相關企業全面深入的溝通基礎上,從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出發,在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建設上進行創新和完善。首先,在教學計劃安排上突破了傳統的由高職院校獨立制定的模式,而是邀請企業的參與,由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研究開發適合學生發展的現代學徒制教學計劃,并邀請企業的技術專家骨干參與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從用人需求和企業發展的角度對課程設置、教學研究活動給予一定的建議。此外,還要特別強調實踐課程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要性,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并做到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有機結合、交叉進行,切實豐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內容,扎實理論學習效果,鍛煉實踐技能。
高職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培養方式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是現代高職院校的重要教育理念,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則是以此理念為基礎,通過理論教師和實踐師傅的教育合作,促進學生對理論原理地深刻掌握,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動手操作技能。其中,在實踐教學方面,由于很多師傅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因此在培訓方式上千差萬別,獨具特色,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給予實踐師傅一定的協助,對師傅進行培訓方式上的指導,并以相應的教學考核作為培訓效果的有效監督機制。
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效果不但與學生息息相關,還離不開國家、高職院校、師傅、雇主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傳統的教學組織和評價方式已經難以適應較為復雜的現代學徒制。為了確保現代學徒制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必須以科學完善的評價方式為保障。實行動態評價體系,全方位的體現學徒成長、成才歷程。根據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式,結合專業教師和實踐師傅的建議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分別對專業教師、實踐師傅和高職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采用學徒自我評價、師傅評價、行業評價等形式突出對科學素養、職業道德、能力結構等的評價,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檢驗學習效果,進而查漏補缺,不斷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專業教師和實踐師傅完善自身的教學傳授方式,提高人才培養效果。
現代學徒制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實現職業培訓、產教融合與學歷教育的有機結合,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但是如今現代學徒制在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和應用還不夠成熟,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提高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效果,為社會輸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1]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2(08).
[2]魯麗彬.職業教育中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實施探索[J].科教導刊(下旬),2015(10).
[3]曹星星.論現代學徒制探索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5(12).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