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斯
分層教學法在我國高職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陳 斯
本文從分層教學法的含義及其必要性入手,以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為基礎,分析了我國目前高職籃球教學的現狀,并針對此提出了分層教學法在高職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分析,筆者力圖以此推動改革進程,促進籃球教學,提高籃球教學水平。
分層教學法 高職籃球 應用
籃球具有競技性,要求團隊協作,因此備受大學生喜愛。為了迎合新課改,文章對分層教學法的意義和具體運用進行闡述,對籃球體育的教學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籃球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對不同的小組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將每個學生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教學中可以進行一些競技比賽或活動,小組之間具有競爭和合作的雙重關系,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實現籃球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對于基礎好的學生,重點在于培養其未來定位和自身興趣愛好,對基礎不好的同學重點在于夯實基礎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有效地處理團隊和個人之間的差異和矛盾。通過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提高每一個籃球集體的水平,最終實現整個籃球教學水平的提高。
籃球教學在小學到高中的整個學習生涯中,很少會有學校將其作為一門必修學科進行學習,這就導致基本沒有學生進行過籃球知識技能的系統性學習。在高職學校中,部分學生由于興趣愛好或者鍛煉身體的需要選擇籃球課程,這就導致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籃球水平的不一致,在籃球課程中,有的學生基礎好,對技能有一定的掌握,有的學生基礎薄弱,籃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統一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導致基礎好的學生興趣不高,基礎差的學生覺得技不如人,產生消極心理,從而排斥籃球教學,對籃球興趣不高。
1、因材施教的原則
分層教學法實施的基礎是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實際情況和身體素質,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分層教學法的實施目標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掌握情況制定出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能夠將自己準確定位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
2、有效性原則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籃球教學的效率,能夠滿足不同的人對籃球運動的需求,因此,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應遵循有效性的原則。
教學目標分層是基于教師對班級學生集體籃球運動情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等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目前主要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三個層次。優等生是指對籃球基礎知識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礎扎實,對技能能夠很快領悟其精髓,綜合全面發展,對這類學生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強度訓練和難度訓練上,對不同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實訓方案和計劃,通過實戰訓練,找出學生在技能上的不足,使其技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訓練中找到自身定位,不斷發揮其優勢。中等生是指對籃球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知識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這類的學生,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應該針對其籃球薄弱點進行訓練,從而使中等生逐步向優等生看齊。基礎較差的學生是指基礎知識掌握不透徹,對基本技能不能靈活運用的學生,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重點應是夯實基礎,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籃球體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培養其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競技性。這樣才能端正學習態度,發現不足。通過分層教學法,是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籃球教學的積極意義,每一層次的學生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1、教學內容的分層
由于教學目標的不同,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只有迎合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才是最有利于學生的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而言,教學內容應該集中在難度強度的實戰訓練,對基礎一般或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學內容應集中于基礎鞏固,分層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和任務目標的達標性。
2、教學環節的分層
籃球教學不同于課本知識(如語文、數學等科目),教師在上課之前會進行一系列的備課,教學過程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籃球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當具備靈活性和可調整性,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調整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籃球教學內容法人需求。
3、教學方法的分層
通過合理科學的分層積極開展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角色互換的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主導,對學生進行一定方向的協助,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分層教學法的廣泛應用對我國籃球教學的改革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不僅能夠轉變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與時代接軌,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是我國籃球教學更上一個臺階。
[1]馬宏俊.分層教學法在我國高校籃球選修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1):26~27.
[2]楊文明.分層教學法助力高校籃球教學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2):63.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