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娟
關于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及完善探討
肖麗娟
本文從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實際狀況出發,從服務理念、硬件設施等方面進行研究,針對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進行思考,并提出了建議。
社區體育 公共服務 體系建設 體系完善
社區體育因為其活動簡便,對于社區居民身體健康有益,并具有多樣性、公益性的特征,深受廣大居民的喜愛。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豐富了居民生活,增加居民之間的交流,改善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人際關系,在創建良好的社區生活環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紀初西方發達中興起了“新公共服務理論”,這一理論受到了許多國家的推崇,其中美國將其理論延伸到了為多個管理體系。我國正處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公民對物質和精神需求出現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務很難滿足每位公民的需求。目前,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中存在著許多不足,其中一些項目的建設無法有效落實[1]。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服務很廣,公民響應積極,但是在制定社區體育服務種類和服務性質時,政府與社區居民的思想很難統一起來。單從服務角度來看,社區體育的公共服務就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然而從發展角度看,社區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僅僅是社區建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決定社區的建設方向。故而想要做好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建設,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
(一)重視程度不夠
很長時間以來,國家政府對體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扶持較少,社區體育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較低,這就導致社區體育缺少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也缺少群眾的支持。眾所周知,一個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由區、街、居三級共同組合而成的,各級之間互相牽制,僅憑借行政手段難以約束社區居民的體育行為。
(二)部門管理混亂
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行政管理成員太多,在多個部門的管理下,各部門的管理職責不明確,管理方式也不科學。這就導致不同地區和不同體育愛好的社區居民,無法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減少了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如果在固定區域內,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管理部門沒有分配好管理任務,那么社區體育的活動內容就無法規范,進而使服務的本質和服務的建設管理出現矛盾。根據調查顯示社區居民的日常活動空間十分有限,如果無法準確定位社區體育活動的功能和作用,那么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就無法于社區居民生活完美銜接。
(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當前社區體育設施的主要有器械健身設施、游泳池、籃球場、以及臺球、乒乓球、和舞蹈等室內活動設施。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方面,硬件設施較為單一,根據統計,全國社區體育引薦設施建設普通存在落后情況,很多時候都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已建成的社區體育設施比較大眾化,而一些成本較大的體育設施基本沒有建設的跡象,這樣的結果導致許多較為小眾的體育活動根本無法開展。第二方面,社區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空間太小,沒有體育基礎設施用地,而社區建設之時,開發商和項目投資方忽略體育設施建設,將大量資金投入到環境綠化的建設上[2]。加上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經費通常較少,社區體育活動場地和體育設施場地很小;第三方面,社區體育服務資源整合率太低。社區體育服務的項目很多,包括主題公園、體育中心、健身廣場、社區體育活動點等,但由于體育設施建設嚴重缺乏資源和服務的共享共建意識,使得許多體育公共服務不能有效結合,無法將項目的價值最大化。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國家對于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重視了許多,對于社區體育服務建設本著“惠民”目的重新定位,最大限度的滿足社區居民的利益訴求,投入資金也增加許多,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服務被更多的社區居民所接受。
(一)進行準確定位
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社區居民,要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訴求為主要目的,優化體育活動的內涵,同時管理部門還要做好監管工作,對于社區居民反映的問題及時處理,及時調查社區居民對服務的滿意程度,找出各項目的有點和缺點,并及時做出調整。
(二)合理規劃
合理規劃社區用地,在進行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建設時要考慮到是否會對經濟建設造成巨大負擔,在小區建設初期就要做好完整的建設規劃,這樣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才能得到落實。
(三)創建管理網絡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社區體育活動的信息和宣傳資料很難高效傳播。以網絡為平臺構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以及管理網絡,可以及時調節體育場地的擁堵人流,修復損壞的體育設施,提供一定的體育活動指導,籌措體育設施建設資金等等。在管理過程中,也能及時得到用戶的反饋,找出服務項目中的不足,提高社區體育服務的質量。
總的說來,社區居民對體育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中,要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惠民建設理念,對于存在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調整,并及時處理新出現的問題,使社區體育服務真正達到豐富社區居民的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素質的目的。
[1]周濤,邱宗忠,任保國.加快城鄉結合部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6,25(12):46.
[2]孔祥.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供給主體及實現路徑[J].體育與科學,2014,2(4):22.
(作者單位:達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