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盛梅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
趙盛梅1、2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有多元化、自我化、不穩定性等特點。剖析原因在于全球多元文化和社會轉型期綜合環境影響,熟人型社會和傳統媒體的雙重轉型,大學生價值觀不夠穩定所致。進而提出凝聚價值共識、培養學生網絡素養、加強正面引導重塑大學生價值觀的措施。
自媒體 大學生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1]。網民在手機端最常使用的APP應用是即時通信,網民使用率占91.1%。79.6%的網民最常使用的APP是微信,其次是QQ,網民有60%[1]。互聯網各類社交應用排名前三的典型社交是微信朋友圈,網民占85.8%、QQ空間,網民占67.8%、微博,網民占37.1%[1]。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自媒體呈現井噴式的增長。以微信、QQ為代表的自媒體通訊交流軟件,以及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為主的社交軟件通過網絡分享實現立體傳播迅速普及,這意味著我們已步入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媒體人,人人都是發言人的自媒體時代。據《報告》統計,中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占 25%[1]。自媒體憑借其交互性、自主性、傳播快的特征,為大學生提供通訊和資訊便利,深受大學生青睞。作為自媒體的忠實粉絲,自媒體正在潛移默化的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影響。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正如習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2]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命運的青年價值觀,當然需要高度重視。
(一)多元化
自媒體的開放性、多元化、包容性促進多元化價值觀的形成,這是毋庸置疑的。價值多元化促進大學生養成多樣共存、互學互鑒共進的價值觀,但是也必須認清價值多元帶來的價值差異和價值沖突,撕裂價值認同,使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受到嚴重沖擊。以致狹隘的功利主義、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徹底的實用主義和享樂主義等扭曲、畸變的價值觀出現。
(二)自我化
自媒體的自主性和個性化促使大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追求人格獨立、崇尚個性解放、個性化發展、實現自我價值。在肯定大學生主體意識得到不斷強化,自主性得到大大提高的同時,不得不承認,由于判斷和行為都源于感性認知和自身需要,難免會出現過度強調自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部分大學生。他們在評價事物、決定取舍時,將自我置于價值主體的中心,價值標準由主觀任意決定,凡事尋求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三)不穩定性
自媒體的交互性強、平民化、低門檻易操作讓任何人都能成為自媒體的發布者或是傳播者。自媒體的傳播者發布的信息良莠不齊,發表的意見除了客觀理性的分析解讀外,也有一知半解、個人偏見、泄憤解恨等各種非理性的表達。大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期,辨別真偽、判斷是非的能力還較弱,極易受他人或環境影響和左右,帶有明顯的不穩定性。
(一)環境影響
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帶來多元文化的交織交流交融,引起多元價值觀的碰撞。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社會各種矛盾逐漸暴露,“社會百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社會的觀念和意識正在發生轉變,多元價值形成。自媒體的傳播主體多元化,因自媒體人自身的文化、層次、經歷、地域、國籍等原因,以致他們的價值觀多元,發布和傳遞的信息良莠摻雜。全球多元文化和社會轉型期的時代背景,多元化傳播主體帶來的多元化價值觀,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和讓人眼花繚亂的價值觀激發大學生思維的活躍,倘若沒有正確引導,只會造成思想的混亂和社會的無序。
(二)雙重轉型
中國已由熟人社會逐步轉型到陌生人社會的社會關系中。在陌生人社會人是孤獨的個體,互相不信任、人際關系疏離、道德冷漠成為陌生人社會的明顯特點,以致于以自我為中心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自媒體以自我為中心的傳播方式,從“旁觀者”轉變為“當事人”,從傳播的“客體”轉變為“主客體”的結合體,以自我為中心傳播、分享、輸入輸出的信息都承載了自己的或是認同的價值觀,給予大學生自由表達的話語權和自主權。陌生人社會的自媒體人,造就了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
(三)大學生價值觀不夠穩定需要引領
大學是大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由于部分大學生辨別是非、判斷真偽的能力還夠,加之社會上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橫行,致使他們的理想信念產生困惑和動搖;自媒體傳播者魚龍混雜,發布的海量信息自然也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大量有益信息,也有很多不良信息被惡意散播,以及被目的性或商業化綁架而傳播的扭曲的價值觀或虛假信息等。社會不良風氣和千姿百態的自媒體讓大學生難辨是非真假,如若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容易陷入錯誤價值觀的沼澤中難以自拔。
(一)凝聚價值共識,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作用
自媒體時代,只有凝聚共識,才能應對主流意識形態受到的挑戰,抵御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受到的沖擊,提高社會認同度、促進社會和諧。在日新月異的自媒體時代,引導與塑造大學生價值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大學生只有真正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自覺、有效抵制不良價值觀的消極影響。除了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可利用自媒體的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1、內化于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媒體平臺,用大學生感興趣的新穎有趣的微電影、fl ash、圖片等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其入腦入心;2、外化于行。積極記錄、搜集、整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真人真事,利用自媒體平臺分享,轉載,鼓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形象地開展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
(二)培養學生網絡素養
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培養大學生網絡信息辨別能力、提高網絡素養和網絡道德修養。培育學生在使用網絡知識和技能時,對網絡信息有正確理解、客觀分析、綜合評價的辯證思維能力,在網絡空間始終堅持道德為原則,法律為底線。除了牢牢占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滲透網絡素養教育外,高校可利用自媒體平臺舉辦各種評比大賽,例,優秀博文評比、十佳網絡素養大學生、網絡素養知識競賽等新穎、創新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網絡素養。
(三)加強正面引導
自媒體發聲,傳遞的是一種價值觀,是正能量的價值觀。高校要學會充分利用自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創新育人的方式方法,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關注大學生現實和虛擬雙重精神家園的建設。1、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科任教師為輔,開設班級微博,通過推送、發布、轉載文章或視頻,展開討論和答疑等方式,時刻掌握學生思想動態,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在潤物無聲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充分發揮和調動同輩效應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組建由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為主,學生網絡管理員為輔的“意見領袖”隊伍,通過自媒體傳播大學生共同的需要、興趣和關注的話題,用積極、健康、向上的觀點引導網絡輿論,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自媒體時代,唯有凝聚價值共識,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重塑大學生價值觀,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引導和積極引領,才能有效應對任何扭曲價值觀的誤導,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助力實現中國夢。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1701/020170123364672657408.pdf.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1.貴州師范大學;2.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2017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輔導員項目“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共識研究”項目(編號:2017fdy19)階段性研究成果。
趙盛梅(1984-),女,漢族,貴州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在讀,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當代社會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