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團共建的強化分析
李 冰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及新媒體逐漸代替了傳統媒介成為了思想文化傳播的新工具,同時也給高校黨團共建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何使用互聯網加強高校黨團共建工作,推進黨團共建工作的現代化,是現今相關部門應提高重視的重要工作。本文就“互聯網+”模式下高校黨團共建的強化做出相應的分析。
高校黨團共建 互聯網 強化措施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青少年所受的影響也越來越深。現今傳統的黨團工作方式已經越來越滿足不了當今時代的需求。高校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也是我黨及我團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而互聯網及新媒體作為傳播思想文化信息的新載體,是現今社會輿論傳播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應把握好“互聯網+”的發展特性,創造全新的教學模式,加強高校黨團隊伍的建設方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體現。
(一)互聯網創造了新型的高校黨團共建平臺
隨著現今大學生成為我國網民的主體,而網絡也是大學生獲得信息、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網絡具有互動性、即時性強等特點受到廣大學生們的喜愛。而在網絡沒有普及的年代,報刊、廣播、電視等是高校宣傳黨團共建的主要方式,這類媒介的時效性傳播規模小,也不能將黨的最新動向及思想傳遞下去,從而投入到相應的黨團建設中。而現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使“黨團共建”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根據互聯網的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可以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將黨的最新方針及相應的政策、國內相應的熱點新聞等,發布黨團信息及相應的活動,對高校黨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進行相關的指導。
(二)互聯網提高了高校“黨團共建”的科學性
互聯網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高校的黨團建設任務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快速的將相關的黨務傳遞給每一位團員及黨員,從而增強信息傳遞的及時性。這是傳統的媒體傳播所不能達到的。運用互聯網也能將我黨團的最新動態,有效的進行傳達。如通過相關的網絡技術,以信息網絡為載體,運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相關的黨務建設工作、信息收集及處理、學習教育、評價、經驗交流、管理模式等。通過互聯網不僅能夠有效的改善傳統黨建模式的弊端,加快相關黨務的建設工作,創造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樣也能有效的提高現代化高校黨團建設工作的科學性及相應的信息管理水平。
(一)黨團共建人員對于互聯網平臺缺乏相應的重視
由于受到傳統思想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黨團工作人員對于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相關的黨務建設缺乏相應的重視工作,對于“互聯網+黨團共建”的認識不足,不能有效的理解其中存在的意義,從而影響了相關的黨務建設工作。
(二)黨團運用互聯網進行建設的影響力不足
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擴大了人們的知識范圍,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互聯網所傳播的信息繁雜,對于利用互聯網來建設黨團的影響力要比其他的信息建設小,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覆蓋面不夠,對于黨性及相關的理念等掌握的不夠深刻。
(一)加強黨務團務工作人員的互聯網思想建設
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與壯大,已經成為現今大眾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在互聯網環境的影響下,高校黨團的建設人員不僅要熟悉黨團共建的相關流程,還應熟練的運用新媒體傳播方法。運用互聯網進行相關黨務的建設工作、開展相應的活動、采取有用的信息、進行相關的交流工作、學習最新的黨的思想等。組建一支技術性強的隊伍用來加強參與黨團建設人員的技術,培養有用的人才。
(二)營造良好的高校文化傳播氛圍
高校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功能,組織多樣化的社會正能量傳播活動。運用新媒體平臺傳播信息快、范圍廣的優勢,將黨的最新方針與理念運用校園文化進行傳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導向,以學生們喜愛的方式,不斷的將黨團建設融入到校園生活中。同時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校園文化的相關建設,使學生及教師在眾多的網絡信息中,辨識正確有用的信息,抵制不良信息,從而使互聯網能夠真正的為黨團建設所使用。
(三)完善高校中互聯網站點及相關的建設工作
在不斷完善的“黨團共建”互聯網體系中,不僅要加強相關體系的建設工作,同時還應制定出相關的補救措施,建立完善的輿論預警措施,規范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有效的處理突發性事物的能力。
綜上所述,互聯網及新媒體的發展與高校黨團建設工作的結合運用,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呈現的全新局面。雖然,互聯網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互聯網的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性廣等特點,高校黨務工作者應對互聯網平臺進行正確的利用,把握好時機在黨團建設工作中,積極的采用全新的方法,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團建設”的相關優勢,不斷的為我國黨團建設創造全新的局面,從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有效的落實。
[1]謝徽,唐毓聰,張丹,等.“互聯網+”模式下,高校如何加強黨團共建的探討[J].文摘版:經濟管理,2016(2):275.
[2]高敏,寇家慶,袁源.加強高校“黨建帶團建”,提高黨團支部共建工作實效性[J].文教資料,2015(11):118~119.
[3]張慧春,賈鑫,張二軍.基于黨建帶團建的高校黨團共建創先爭優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96~98.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