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松松
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雷松松
在全球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趨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積極創新,科學合理的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與時俱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互聯網 高校思想政治 成效
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媒介,以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高度開放性、交叉性、廣泛性、便捷性和隱匿性等特點,成為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新平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將更加開放、創新、突出資源整合。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和挑戰,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新要求,創造性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互聯網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平臺。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傳輸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強,覆蓋面廣,形式多元,為高校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新武器和新手段。各種價值理念和觀念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交流、學習,發生深度的碰撞和融合,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對象、新課題。
(2)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共享是互聯網的一個顯著特點,互聯網綜合了報刊、廣播、電視、圖書、錄音錄像、戶外宣傳等其他眾多媒體的所有優勢,匯集了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信息及其成果。高校政工人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利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拓展思維,提高工作效率。
(3)互聯網給思想政治工作的溝通與宣傳帶來了便利。在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資料存放在網絡平臺,所有人員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來獲取相關信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網絡信息所具備的可復制性、共享性、實時傳輸性等特點,使全社會網絡用戶可以同時接受教育,這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受眾人數存在限制比較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的顯著優點。
互聯網所具有的及時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既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也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多變性、多元性和復雜性的挑戰。一是互連網互動的虛擬性,改變了教育對象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大了思想波動性,他們的政治意識、階級意識、甚至國家、民族意識都在淡化。二是人類思想在互聯網上多維集成,迅速散發和頻頻創新,能否及時捕捉信息,準確掌握教育對象的思想變化將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空前的挑戰。
(2)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方式和知識結構帶來挑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歷來強調單項“灌輸論”,在交互性十分突出的互聯網上就很難適應。互聯網所構建平等的交互式平臺下,教育對象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他們的認知方式和接受方式不再滿足于傳統權威性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知識結構與教育方式需要順應互聯網的需求進行升級更新。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和威信受到挑戰。統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擁有絕對的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優勢獲得教育對象的尊重和信任,在教育過程中樹立威信。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獲取信息的廣度方面甚至還不如教育對象,因此很難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脈搏。
(1)轉變傳統思想政治工作觀念與模式。互聯網不僅改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具和載體,還極大的提高了政工人員工作的物質條件,帶來的新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和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和及時性等特點,運用QQ群、微信朋友圈等新媒體以及運用網絡技術,將教育內容中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融為一體,寓教于樂,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過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手段也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方式由消極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和互動交流,開創多姿多彩、別開生面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觀念、新模式。
(2)培養新型政工人才,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著力培養既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又熟悉互聯網技術,能熟練駕馭網絡,解決互聯網傳播存在的問題,具備敢于開拓創新,克服困難,探索充分利用互聯網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新型政工人才來開展工作。
(3)提高網絡信息監管能力,規范網絡行為。基于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的特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重點提高網絡信息的監管能力,運用好新媒體,堅決打擊網絡謠言和暴力,遏制網絡過度娛樂化,鼓勵傳播正能量。高校應當抓緊建章立制,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制度;做好新聞輿論引導工作;加快健全互聯網輿情采集、分析和應對機制,管控互聯網輿情風險,以構建良好的網絡秩序和氛圍。
[1]熊禮杭.全球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效赤.淺談高校政工干部信息素質的培養[J].科教文匯,2008(03).
(作者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