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琳
關于學業引發心理問題的探討與研究
楊嘉琳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發展水平,對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產生直接的作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大學生正常學習的各種因素中,學習心理的健康狀況占重要位置。本文就大學生畢業時的學業及就業問題引發的心理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學業 就業 畢業壓力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大學生正常學習的各種因素中,學習心理的健康狀況占重要位置。造成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是:學習動機不當、考級考證壓力大、畢業焦慮以及沒有明確的學習生涯規劃。
(一)求學之路曲折所引發心理問題
大學時期的學習與中學階段相比是“求學期”向“創造期”過度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放松了對自己的管理,沒有及時端正學習動機和態度,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沒有學習熱情,把主要精力放在娛樂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上;還有的大學生因心理預期與現實差距大,經常埋怨、指責教育教學條件不夠如意;還有因學業成績差而產生的自卑心理和焦慮心理等。這些邊緣化的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就會感覺自己被冷落、被忽視、被遺忘,從而影響班級學生身心的發展。
如果對這種現實不能正確地接受和對待,逃避或否認現實,就會引發以下心理健康問題:
(1)學習成績陷入惡性循環,自卑心理產生。大學期間,大學生的學費相對高中而言較高,家長對學生的要求以及回報訴求也就越大,學生因學業成績不好出現掛科或者上課無法回答老師提問,甚至還有可能受到來自同學的嘲笑、挖苦。學生在學習中如果長久處于劣勢將導致惡性循環,成績越差越排斥學習,連續的挫折使自尊心長時間得不到滿足,將會產生自卑心理。
(2)學習過程受困無助,焦慮情況產生。有些大學生因為長期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提升或者無法掌握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等多種原因,長期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其他同學在遇到困難無助的時候,會選擇向家長、朋友以及老師傾述并尋求解決方法,而這類學生遇到困難時,焦慮情緒會更加嚴重。焦慮心理會引起對學習的抑制,如在學習時精力不能集中,上課愛走神,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二)學業生涯危機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大學生正處于適應成人社會的準備階段,認真規劃,制定出積極的、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對自身成長進步至關重要。但是大多數大學生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清晰,對學習懈怠不上進,對未來一片迷茫。在激烈的大學學習生活中,競爭力日益增加,一些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沒有明確的學業規劃從而逐漸被淘汰,隨即產生恐慌的心理問題。
(三)為了未來工作,考級考證壓力大
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影響,現階段,大學生考級考證熱現象不斷加重。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證、計算等級考試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和導游證等等。各類證書緊隨考級考證的嚴峻形勢層出不窮。當今就業壓力大的形勢,對于大學生來說每考一個證似乎就意味著多一個工作機會,這使得考級考證的現象不斷增加,而相關的專業證書也成為企業考慮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這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大。但是,目前很多大學生盲目的考級考證,而忘了自己本身要追求的目標,一些資格證與自己今后的就業及打算還有興趣都不相關,不顧以后的發展,并且忽視了自身應用能力的鍛煉,無法將專業知識和實操能力對接,導致畢業后就業不適應,職業發展道路不順,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的的持續發展,也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加從而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
(1)厭惡學習,被迫心理出現。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壓力大,有9.6%的學生表示有厭學心態。大學生為了更好的就業而強迫自己去考證,有些證書是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的。在考級考證過程中,枯燥乏味,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得不到放松。
(2)不愿交談,產生自閉心理。為了考級考證,大學生不愿與人過多交往,產生自閉傾向,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關心周遭的世界。
(四)想到更高學歷考研壓力大
考研是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較量和競爭,不僅需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優良的戰略戰術,也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現如今考研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面對未來迷茫不定;
(2)學習身心疲憊緊張度不夠;
(3)信心不足,焦躁不安。
(五)學業結束畢業焦慮
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更多靠的是自我約束能力與主觀能動性,很多同學在學習時期出現學習懈怠情而導致掛科的情況,大學四年累積下來就會出現嚴重的學業問題,造成學生畢業困難。學業困難的學生既要面臨就業壓力,還要復習準備清考或者重修補考,不僅耽誤了他們找工作的時間,能否順利畢業也使他們焦慮、惴惴不安。另外,畢業論文答辯的完成與大學生的畢業緊密相關,畢業相關事宜的準備工作較為繁瑣,又因大部分同學沒有落實工作單位,忙著面試、實習而無法安下心來寫論文,使得大學生畢業焦慮增大,從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增大。
(六)面對就業自身專業困惑
近年來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使還未踏出校門的大學生們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惑和焦慮。部分大學生在還未畢業就感覺就業前景渺茫,對畢業后的前途感到擔憂和失助,擔心自己是否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只要一想到將來就業就緊張煩躁、心神不寧,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影響順利就業。我院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都會面對一個選擇專業方向的情況,而大學生對各個專業方向的信息不清晰,專業前景不了解以及自身職業規劃方向不明確,在選擇專業方向的時候就會產生迷茫、盲目從眾的心理問題,選擇之后再發覺自身不喜歡不適合現在這個專業,這時就會對學業生涯產生極大的影響,進而導致內心懈怠消極心理。
(一)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心理問題的自身解決方式
(1)加強自身管理,端正學習態度。明確自己大學生身份,學業乃是學生在大學期間的重中之重。
(2)明確學習目的,提升學習自主性。大學生應認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把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聯系起來,有利于提升學習自主性。
(3)積極歸因,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大學生在面臨失敗的時候,要學會樂觀的歸因方式,找出導致失敗的那些自己能夠可以控制的原因,改進方法,增強后續學習的力量。
(4)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激發求知欲。校園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生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通過不同思維的不斷碰撞,從而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
(5)在考證考級方面,認清證書實質,以培養能力為主。大學生要理性的看待考證這件事,認清證書的實質,不能盲目追求證書的數量,要慎重選擇所要考的證書,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證書的權威性及實用性。二是端正考證態度,明確考證目的。大學生大可以抱著一顆平常心,以比較樂觀良好的心態看待考級考證,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6)決定是否考研和如何堅定考研之路。現階段社會就業壓力緊張,不少大學生抱著“考研就好就業”的態度,忽視了自身能力的鍛煉,因而大學生應培養自身的適應能力以及實操能力,增加學生的信心。同時學校應在正常教學情況下對學生的就業與考研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就業生涯規劃。給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思想教育氛圍,積極倡導正確的考研態度,從而減輕學習學業壓力。在整個考研過程中,目標的確立十分重要。只有一開始就明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會在漫長的備考路中走得更堅定。
(二)學校如何應對學生畢業時的心理問題
(1)大學生由于對自身缺乏自信,通常會對自己完成和從事的事情報懷疑的態度,盲目夸大自己失敗的可能,從而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學校應積極開展關于如何寫論文的課程,減輕學生的畢業焦慮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對少數有畢業焦慮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使之盡快擺脫困惑恢復健康狀態。
(2)對于自身的專業來說,大學生的學習是圍繞專業的方向進行的,培養專業興趣是有效解決專業困惑的途徑,引導學生了解專業前景、明晰專業方向道路,對所選擇的專業感興趣,從而可以有效的消除懈怠心理。
以上綜述,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國當代大學生畢業前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對這些心理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健康的心理對每一位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影響不容小覷,因此解決大學生因畢業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刻不容緩。為了能使得大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心理,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能夠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從而更好地面對社會、走向社會。
[1]黃振宇.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調適[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2]潘大慶,楊麗.大學生創業意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高教探索,2014(5):32.
[3]李會勤.就業危機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9.
[4]羅夢淇.“自我定位”在解決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中的作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5]孫一,李雪蓮.基于SWOT分析下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5(08):228~229.[6]劉淑娟.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調適[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
楊嘉琳(1983-),女,漢族,甘肅天水人,本科,三亞學院旅業管理學院團委書記,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