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然
地方高校教師培訓管理有效性的探究
劉 然
本文中簡要分析了地方高校教師培訓管理的有效性,希望對今后的教師培訓工作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高校教師 培訓管理 有效性
(一)沒有對稱的供需關系
個體不同、學校不同以及地區的不同,使得最終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由于沒有清楚的調查好地方高校教師具有哪些現實的需求,使得受訓者和培訓者之間出現了不對稱的供需關系。其次,在組織培訓的機構中,有很多機構沒有建設好完善的培訓師資隊伍,就綜合素質來講,這些授課師資也與要求并不相符,只具備一般的供給能力;還有就是沒有科學的進行培訓師資的選聘,或者是只重視名師、專家的挑選,沒有對受訓教師的具體需要和授課內容進行全面的考慮,最終出現不一致的供求關系,不利于受訓教師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二)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
在我國,往往都是由相關的行政部門主導教師培訓工作,為了各自的工作利益,各級行政部門都是各自培訓各自的,培訓規劃缺乏層次性和系統性。有一些培訓活動,很多教師參加了兩次或者多次,可是卻沒有一次培訓是有層次、有規劃的,如此一來,不僅嚴重地浪費了資源,還削弱了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
(三)沒有科學的管理
部分培訓管理部門在進行培訓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建立培訓所需要的培訓師資庫,這是一項非常大的工作漏洞,使得培訓工作要在很大的被動情況下展開,而且培訓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在進行培訓時,這些授課者各自講述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可是受訓教師卻不知到誰的更符合自己的需要。除此之外,并沒有及時的總結和探討培訓管理工作,依然使用著比較陳舊的管理模式,而且反饋機制也尚未建立,以上存在的問題都充分的體現出缺乏科學的管理。
(四)自主性比較缺乏
首先,沒有充分的尊重教師參與培訓的權利,在沒有與教師進行互動的情況下就安排了相關培訓工作;其次,教師無法自主的選擇學習方式,在進行培訓的時候也無法得到情感體驗,教師不具備自主選擇培訓課程和項目的權利。
(一)對培訓布局進行規劃
在地方高校教師隊伍中,層次不同其需求也各不相同,在進行教師培訓管理中,需要先將培訓布局進行完善。在培訓工作的管理上,國家、省(市)、校三級應該形成一個統一體,對系統培訓目標進行有層次的、連貫的制定,進而系統、全面的規劃教師培訓工作,對各自的職責進行明確的分配。作為學校的教師培訓主管部門,需要對所要參訓教師的需求和發展有明確的了解并作出合理的規劃,教師的需求不同,所參加培訓的級別也應該有所區別,如此一來,非常有利于教師進一步的提升自身水平,而且還可以防止多次培訓、盲目培訓、浪費資源等狀況的出現。
(二)對反饋機制進行長效性的建立
在培訓結束以后,會有很多參訓教師不再和培訓組織部門進行溝通和聯系。雖然個別的培訓組織部門會在培訓結束以后,為參訓教師布置一些需要完成的作業,或者是填寫一份問卷,或者是構建一個網絡平臺,參訓教師可以在上面進行自由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對現代化網絡媒體的利用,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跟蹤管理每一位參訓教師的動態,并對相關信息進行采集,最終促進反饋機制的建立。
(三)進行系統性培訓內容的設置
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可以私下進行一些培訓情感的交流,在培訓課上聘請專家授課需要花費很多資金,可是最終所得效果為什么會不太理想,筆者通過自身參加培訓管理的經驗,發現不具備系統性的培訓內容是關鍵原因。在設置相同級別的培訓內容和不同級別的培訓目標都要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比如,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如何將備課、教材研究透徹,如何上好一門專業課等,通過對新教師聽課、磨課、崗位系統性培訓后,會明顯的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水平,防止教師有迷茫狀態的出現。
(四)對培訓形式進行創新
對于培訓方法進行正確的選擇,不僅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還可以將參訓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促進培訓目標的實現。理論講述是傳統的培訓形式的是主要應用方式,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表明,通過使用這種培訓方式,只獲得了比較低的滿意度,不利于促進教師的培訓積極性。在教師培訓的過程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應用,例如,案例教學法,也就是借用一些典型的案例,進行交流和討論,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有利于教師實際授課能力的培養。其主要的優勢就是參訓教師可以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并理性的思考這些典型的事例,將正確的理論總結出來,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有著極為有利的影響。
綜上所述,地方高校教師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有效性,筆者在本文中通過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幾點有效措施,通過本次探討,希望有助于提高地方高校教師培訓管理的有效性,進而提升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羅小華.地方教師培訓管理的有效性探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20.
[2]蔡靖淑.教師培訓管理的有效性綜合評價研究[J].武夷學院學報,2012(3):79~83.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本文系高校教師培訓管理體系研究(項目號:2012KJ027)。
劉然(1980-),男,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研究生,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