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莉
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特點對比分析
孫 莉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了更廣闊的春天,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網絡思政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總結福建省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思政教育系列網絡平臺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不同平臺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意義及作用,挖掘不同平臺在思政教育領域的獨特優勢,從而探索網絡思政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前景。
大學生思政教育 家校聯系 網絡平臺特點
作為寶貴的人才資源、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需要在感悟時代、跟緊時代中珍惜韶華,需要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提高自己,需要做到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時代的號召給大學生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方向,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對“立德樹 人”根本任務的實現有著重大的作用[1]。而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手段[2],使全方位、多渠道的網絡思想政治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
不同平臺的獨特優勢,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形成互補,在促進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正確 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具體分析各平臺的影響力,明確不同平臺在教育 中的功能、意義及作用,對探索網絡思政教育發展前景、科學利用網絡平臺推進思政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作者充分考慮不同用戶的需求與使用習慣等問題,結合思政教育工作經驗,創建了系院微博帳號,搭建手機微信公眾平臺,并在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研發了基于АSP技術的家校聯系網絡平臺。搭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政教育網絡大平臺,使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成為高校、家庭、學生三者之間有效溝通的重要平臺。
(一)創建系院微博公眾號
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微博公眾號堅持將微博融入思政工作,理論與實際素材相結合,努力擴大自身影響力。該公眾號積極向學生、家長推送他們樂于接受的思政資料,分享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并積極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想向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
(二)微信公眾號
微信是百姓交際互動的重要工具[3],而微信公眾平臺也已發展成為眾多機構零距離服務的延伸,信息推廣的渠道。閩學計算機科學系家校聯系平臺微信公眾號由計算機科學系教師創建,師生共同維護管理,是一個利于家、校、生三者信息互通的有效平臺。微信平臺及時推送學生活動相關信息、校園生活重要公告等為家長創建了解學生近況較為方便、簡潔、快速、真實的有效途徑。
(三)家校聯系信息系統
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家校聯系信息系統是由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老師指導、學生自主研發的基于АSP 技術的家校聯系網絡平臺。它主要用于系院、學生家長、輔導員三者之間的信息互通。希望通過三方的良好配合,加強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也希望通過三方良好的溝通,對學生的成才、院系的發展、各方面的和諧起到促進作用。
網絡平臺是高校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正確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同的網絡思政平臺在文化傳播領域有著各自的特點和獨特的優勢,從而在其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一)院系微博平臺
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它釋放了大學生捕捉問題、分析問題的興趣和熱情,每個有價值的見解都在短小的篇幅下被積極地詮釋和傳播。
時效性 微博偏重媒體、弱化社交,這使其成為信息發布的首選方式。思政教育工作者突破傳統思政教育的限制,及時發布將重要的教育資訊,并挑選學生感興趣的思政素材,結合當代青年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分享。這即縮短了資訊傳遞時間,又可發掘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促進青少年思想政治學習的即時性與有效性[4]。
個性化 微博實現了對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揚棄,以不可計量的信息和多種功能為受教育者提供了無數可選擇的機會,賦予了家長、學生 “知” 與“說”的權利和自由,并使之成為意見表達的主體,從而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個性化的需要。大學生可以在這種自由的氛圍中緩解社交與日常壓力,滿足自身各種情感需要,這為微博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性 微博不但在資訊內容上極富綜合性,還具備功能的多樣性。它既兼備博客、論壇、聊天等多種網絡功能,又能夠與手機短信、網絡聊天工具、郵件等實現聯動,即時性更強。它提供的全方位的資訊和它所具備強大網絡功能迎合了大學生的廣泛需求,也助其在思政教育領域站穩腳跟,并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信息交流渠道。
微博有別于由傳統媒體機構主導的信息傳播途徑,不再追求權威性和對話語權的掌控。微博更多地與學生交互,使大學生參與到消息的傳播中來,通過互動來深化學生對思政咨詢的認識與理解,并極大提升大學生挖掘咨詢的積極性。
(二)院系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WеСhаt рublic рlаtfоrm )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圖文消息等內容的功能模塊。與其他網媒相比,微信公眾平臺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對普通學生和家長而言,據對相對權威性,它沒有微博的個性化,時效性也收到一定限制,但它就像一個便攜的公告欄,經過細心的安排和維護,為家長和學生提供質量高、指向性明確、映射力度大的思政訊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家校聯系信息系統
閩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自主創建的家校聯系網絡平臺,有利于教師、學生、家長三者間的情感維系與交流,實現了家庭與高校的優勢互補。
針對性 因面向群體存在差異,網站有不同的功能設計:對于輔導員,該平臺可以方便地管理學生信息,導入學生成績,把孩子的近況一對一地推送給每位家長,為家長提供了解孩子近況的渠道;對于家長,該站既是關注學生在校生活的窗口,更是對系院建設建言獻策的有效途徑。
權威性 學院自主開發的網站,有利于院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正確把握話語權,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材料對教育對象持續地、高強度地傳播含有特定內容的信息,以促使教育對象的思想、行為發生轉變。通過學院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指向性明確,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和教育作用。
有效性 網站中,重要信息及公告通知被設置在平臺首頁顯示,便于學生和家長在登錄網站的第一時間瀏覽到最新的相關咨詢,提高了通知的有效性與及時性。
自主開發的家校聯系系統,成本高,投入大,但對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水平,提升學校形象,促進家校協同合作等起積極的作用。同時,駕校聯系系統從多方面促進、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
(四)小結
不同的網絡思政平臺有著各自特點和獨特優勢,在搞笑思政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微信公眾平臺因其便捷靈活、安全可靠的特性,成為消息發布不可或缺的途徑;微博作為自媒體時代的代表,引領著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其個性化的特征較強的時效性,使其成為網絡時代思政教育領域的有效渠道和必要方式;自主開發的家校練習系統,代表了院校的官方權威,集中體現著院系思政教育發展成果,是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的搭建,擺脫了傳統思政教育方式的束縛,突破時空界限,貼近生活,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協同家長共同參與大學生成長成才,有效提高師、生、家長間的溝通效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提升學校教管水平,為學校高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今日之青年,應該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勇立潮頭的開拓者。大學生的成長成材離不開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在網絡迅猛發展和普及的大背景下,高校需及時就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渠道進行調整,深化教育改革。
新形勢下,高校的網絡思政建設應在充分分析不同網絡平臺特點的前提下,利用不同網絡平臺的優點,構建多方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突破時空界限,促進家、校、生三者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創新性。
[1]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
[2]唐艷明.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60~61.
[3]呂廣成.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4):5.
[4]劉穎,張煥.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的微信用戶關系實證分析[J].情報資料工作,2014(4):56~61.
(作者單位:閩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