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尹 楊立林
關于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德育教育的研究
張馨尹 楊立林
開展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全面實現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
高校 社會實踐 德育
隨著社會日益突飛猛進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知識不斷更新,現代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要求也日趨豐富。這就要求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做到“四個統一”:堅持學習科學文化和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和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和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和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1]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人的社會實踐,不限于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有組織參與的“由社會或學校組織的”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持續一段時間”比較集中的集體性活動。[2]
(一)有利于大學生了解我國國情民意,正確認識和了解社會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這個以90后為主的群體,從小生活的環境都相對比較優渥,自我意識較強,對于他人以及社會的關心度比較薄弱,相對實在和功利——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鼓勵大學生向社會學習、向生活學習、向勞動者學習,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獲得真知、增長才干。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真正走進社會,融入生活,了解民生。
(二)有利于大學生學以致用,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相連
在校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和確立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重要一環。《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講授的同時也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愛國、愛黨、愛社會是對當代大學生最基本要求,大學生應當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無愧于國家和民族賦予的歷史責任。
(三)有利于大學生鍛煉自身能力、完善個人品質、形成健全人格
通過社會實踐這樣一種別開生面的體驗式活動,讓廣大大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充分鍛煉——不僅是對本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實操、鞏固和加深,更是讓大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磨練才干;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創新協作、獨立思考、動手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當代大學生去追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一)大學生認知程度不夠高
雖然高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大學生真切接觸社會,但大部分大學生感覺被強制開展此項活動且開展社會實踐并不一定是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所以總體上對此的認知程度不夠高。
(二)高校開展工作時有難度
高校雖然對社會實踐報告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比如對調查及報告上列出具體要求,也開展各種評比評選來鼓勵大學生做好社會實踐,但是一些大學生采用一些投機取巧方式來應付,實際上并不容易甄別。
(三)社會各界支持力度不夠
社會作為提供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場所,卻缺失了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關心支持,缺少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場所崗位,造成了本身缺少社會閱歷的大學生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尋求實踐機會更難。
(一)努力轉變大學生對于社會實踐的認識觀念
要改變現階段大學生消極對待社會實踐,就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其思想。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大學生的自主性——這種主體性不僅是他們的權利更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要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大學生是高校構成中非常重要的正式成員,大學生作為學校的主人就應該對學校負責任,應該對自己負責任。
(二)高校加大思想教育以及實踐引導工作力度
在引導大學生轉變思想觀念的同時,高校教育者應該從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引導大學生認識社會實踐帶來的積極作用,即社會實踐能夠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接觸生活、融入生活;可以較早地做好自身的學習規劃、工作規劃、人生規劃,并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反饋和調整;幫助大學生理性看待擇業、就業問題等等。
(三)社會給予大學生社會實踐“正能量”支持
加強實踐教育并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更加需要社會的關注與支持,讓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相吻合,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讓大學生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通過努力調動全社會力量,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創造良好的平臺和條件,共同提升社會“正能量”。
[1]方舟.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講話 [OL].http://elite.youth.cn/lhkb/200905/t20090505_904716.htm,2009-05-05.
[2]張子建.大型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1):62~63.
(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張馨尹(1984-),女,漢族,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研究;楊立林(1969-),男,漢族,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系黨總支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