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君 吳 婷
高職大學生主觀就業障礙對學校教育的啟示
陳彥君 吳 婷
就業競爭、家庭背景、專業水平、職業知識、社交能力將影響主觀就業障礙,高職學校可以此為依據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就業。
高職大學生 主觀就業障礙 主觀能動性
近十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飛速發展,教育部網站日前發布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顯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在校生達1006.6萬人,已占整個高等教育規模的40%。高職大學生招生人數的劇增導致其畢業時就業壓力的增大,連續幾年“史上最難就業季”給高職教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較本科生而言,高職大學生在學歷層次、社會認同度、個體素質上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在就業市場上存在天然的弱勢。盡管高職大學生就業障礙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但主觀上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視的。
Сritеs(1969)最早提出職業障礙(Саrееr Bаrriеrs)這一概念,他將其定義為阻礙個體達成其職業目標追求的一切因素的集合。主觀職業障礙(Pеrcеivеd Саrееr Bаrriеrs/ Pеrcеivеd Occuраtiоnаl Bаrriеrs)是 Swаnsоn(1991) 與職業障礙同時提出的,他認為,職業障礙是存在于客觀環境中,具有現實依據的,是個體在其就業及職業發展中面臨的障礙。而主觀職業障礙從主觀出發,是個體對自身及客觀環境中可能阻礙其職業發展的因素的評價和認知,對個體的職業發展更有直接影響。
國內學者趙頌平和張榮樣(2004)認為,職業障礙就是個人目前與理想職業的差距,他們還明確指出其代表的是個人能夠通過主觀努力解決的那部分障礙。吳雪梅(2006)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大學生主觀職業障礙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學生在找工作階段感知到的障礙,即主觀就業障礙;第二部分是大學生在感知到的自己在將來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障礙。本研究以高職生為研究對象,將高職生的主觀就業障礙定義為在大學學習期間感知到的就業可能會遇到的障礙。
(一)就業競爭
高職大學生在校期間,不斷被強化自己的高職生身份,使他們明確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大學畢業生之間的差距,讓他們在就業前就產生了自卑心理,不利于其參與到就業競爭。同時,媒體與學校教育過分強調就業難的現實,加強了其畏難心態。再者,高校畢業生增多、學歷層次提升、用人單位標準提高、就業市場的不公平現象都對高職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家庭背景
父母擁有文化水平、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等優勢資源的可在學生就業時可為其提供便利,這使得部分高職大學生過分以此條件為借口,拒絕自身努力,選擇在學校放縱自己,等到就業時便習慣性的依靠父母。
(三)專業水平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機不強,目標感缺失的表現,其專業水平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高標準。另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故非常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對專業課過分看重,導致專業學習時間相對較長,專業課程以及專業實訓安排密集,讓部分學生產生疲倦感,喪失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專業水平堪憂。
(四)職業知識
部分高職大學生對學校開展的職業知識教育不夠重視,總是以應付的態度面對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這使得高職大學生在找工作前對職業發展態勢、求職渠道、求職技巧等職業知識了解甚少,直接導致其在就業中存在障礙。
(五)社交能力
目前高職大學生群體大多是90后,他們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希望做一切可以彰顯自己個性的事,但又沒有正確把握彰顯個性的方法。有些學生用凡事都不和別人保持一致來彰顯個性,這讓他們難以融入群體,社交能力薄弱,不善于正確展現自我,不能隨機應變。
(一)了解各年級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
對于初進校的高職生,對自己的專業及就業問題思考不深入,對未來較迷茫,可以針對此情況開展活動讓其了解本專業及其就業情況,如通過邀請畢業校友回校座談,讓他們有意識地去了解自己的專業及就業狀況。大二學生專業學習課程增多,對專業最有理性認識,學校可以考慮在此時設置職業生涯規劃或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充分重視就業問題。大三學生有的已經投入到實習工作中,對就業有了初步嘗試,學校可以通過學生反饋來進行就業指導。
(二)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加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
高職大學生普遍課程壓力較大,今后可在不降低培養質量的前提下精簡專業課程,讓學生切實對專業產生興趣。在就業宣傳時盡量從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能樹立起自信心,不要助長其就業畏難情緒。增加對學生職業知識的提升,包括行業發展動向,求職渠道、求職技巧、職場人際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發動家庭教育的力量,讓家長加入就業指導
家庭背景會在不同程度影響學生就業。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前先對家長進行相關教育可能會更加有效。學校可通過通訊、網絡、講座形式讓家長參與到學生就業中,讓家長了解相關行業現狀、就業渠道、求職技巧,通過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自信心,從而降低學生的就業障礙。
[1]趙松平,張榮祥.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4(3).
[2]吳雪梅.大學生主觀職業障礙及其特點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