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雨
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林子雨
以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為依托,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視頻案例的選擇要堅持典型性,時效性、啟發性原則。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用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及教師的特點,把握教育教學重難點,堅持“一案到底”原則,將現代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達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
視頻案例 選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視頻案例教學是案例教學法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組織形式,它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播放視頻,展示案例,進行輔助教學。在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1]從全球背景上來看,在全球信息化發展的浪潮中,信息技術與各個領域相融合,極大的改變和影響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通過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正在向以數字化為顯著特征的現代化課堂轉變,各種信息與資源不斷的沖擊著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從我國教育改革方向上來看,視頻案例教學法作為現代化教學方法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應用,是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化,擴大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面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對視頻案例選擇的基本原則及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系統研究。
視頻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組織形式,終其原因是為了實現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目標,提高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實效。因此,對于視頻案例的選用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典型性原則。現代社會互聯網的普及為人類帶來了海量的信息,各種事件層出不窮。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選用視頻案例材料就必須堅持典型性原則,對社會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典型性的案例進行展討論分析,幫助學生形成對最具代表性、典型性事件的深刻認識,并延展到其他事件、實踐中去。
(2)時效性原則。高中思想政治政治課具有時代性特點,然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制定、編寫與使用則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視頻案例教學法選用視頻案例進行輔助教學,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信息,選取大量實時的新鮮素材。堅持視頻案例的時效性原則,聯系社會實際,有助于學生內化思想政治教學的理論知識,提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將德育知識轉化為道德實踐。
(3)啟發性原則。《論語…述而》中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注:“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啟發,即開導指點或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想并有所領悟。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德育性課程,在展示視頻案例的過程中,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余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道德實踐。不能一味追求課堂熱鬧,看似課堂內容豐富充足,但所有信息對學生來說如 “過眼云煙”,沒有任何效果。
(1)依據特點,把握重難點。第一,要考慮所在班級學生特點,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他們的認知方面有其共性,但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有其自身特點,教師不可脫離班級學生實際,盲目采用視頻案例教學法。比如,與高一學生相比,高三學生的視頻案例就要選擇邏輯更為嚴密,更易激發學生理性思維的材料。第二,要結合任課教師個人特點與講課風格。不同的教師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學風格,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比較嚴肅的任課教師,就不易采取過于幽默和諧的視頻案例材料,否則在對視頻案例的講解過程中造成教學與視頻案例的脫節,效果適得其反。第三,視頻案例的選用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利用,豐富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資源,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取大量信息。但如果無目的的選用視頻案例教學資源,不僅不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反而會因為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充斥大量無效信息,造成學生思維混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視頻案例的選用必須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掌握思想政治課程理論知識,推動學生道德實踐。
(2)堅持“一案到底”原則。一案到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教學的要求,選擇一則典型案例或材料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始終,幫助學生在討論分析材料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發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學方式。[2]比如,教師在講解《經濟生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課時時,可以選用中央電視臺一段《倡導理性消費,培養正確消費觀》的視頻。該視頻全長3分47秒,以開學季為主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關于不同年代人們不同的消費方式與消費觀的對比,第二部分是通過對不同人群進行采訪對比不同的消費觀。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對本課教學的要求是要著重理解,即結合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青年學生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反對鋪張浪費,應當適度消費。教學的重點在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原則,難點在于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現及危害。教師可以這段視頻為主線,展開課堂教學。通過對第一部分的放映,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消費心理,再通過對第二部分的放映,學生經過對比,形成對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認識,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并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圍繞這一案例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不僅可以完善教學過程,深度發掘案例價值,促進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結構,也不至于課堂展示資料過多,缺乏中心與重點,使學生產生眼花繚亂之感,降低教學效果。并且,教師要掌握一定視頻處理技能。視頻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采用一案到底的方式,就對教師進行視頻案例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視頻案例都適用于思想政治課程,也并不是每一節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都需要視頻案例教學法的輔助。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視頻下載、剪輯、合成技能,對視頻案例進行再創造。并且要在具備這些視頻處理能力的基礎上熟練操作。
(3)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的使用相結合。首先,在播放視頻案例之前,教師要先結合視頻案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提出問題。先進行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觀看視頻案例的好奇心,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看、思考,有利于提升視頻案例播放的教學效果,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視頻案例播放流于形式,學生看“熱鬧”,看不出“門道”,看過之后抓不住重點。例如,教師在進行《文化生活》“傳統文化繼承”模塊的講解時,采用了一段《多樣民俗感受傳統文化》的視頻,在播放視頻案例之前,教師先提問兩個問題:一,傳統文化具有什么特點;二,在現實生活中你身邊有這些打下傳統文化的烙印嗎?都有哪些?通過提問問題,學生不僅在會將注意力放在視頻案例上,而且會將注意力放在教師預設的問題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其次,視頻案例教學法并非一味的播放視頻,由過去的教師“填鴨式”教學變為機器的“填鴨式”教學。由于高中一節課的標準時間在40分鐘左右,視頻案例播放的總長度不得超過10-15分鐘,以免壓縮理論知識的講解、吸收時間。教師就需要通過對課堂的把控,適時適當的采取暫停技術,對學生進行講解、點播,這樣不僅能夠將視頻案例中的重點提示出來,使學生的觀看有所側重,而且通過暫停,學生有一定的沉淀、思考時間,有利于理順思路,升華思想。不過,過多的暫停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因此,教師應辯證看待暫停、講解技術的使用。
(4)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升華。轉變學習方式是現代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課堂教學階段,可通過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學生在觀看視頻案例之后,可進行小組討論,互動交流發表不同的見解,營造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學生討論之后,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點播,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指正,調動學生理性思維,幫助學生理性思考,提高討論的深度。鑒于教學實際,高中思想政治課相對與語數外等科目被稱為“副科”,學生由于學業壓力、對思想政治課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課后作業及課后自主提升等完成效果不佳。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不宜布置過多的作業,可以將時間較長的視頻給學生在課后觀看,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或相關的視頻案例資料拿到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交流分享,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效。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R].2015.
[2]王秀萍.“一案到底”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